saltfish11
saltfish11   離線
零星
發表於:2017/3/5 20:45

這張是在日本上映美人魚時的flyer.
日本で美人魚を上映した際のフライヤーです。


Parcus Lai
Parcus Lai   離線
零星
發表於:2017/2/20 16:38

Del post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8/10 12:34

原圖

原圖

1997年出生的「黃蕾」,在《長江7號》中飾演富家子弟「蛋撻頭」俊尼陳俊生

2008年《長江7號》扮演小學生時是11歲,
但現在2016年了,已經是亭亭玉立青春年少的19歲了!

原圖

當年《長江7號》周小狄這角色最初是由黃蕾演出喔!
後來因為臉太圓潤始終瘦不下來,不像窮困家庭的小孩,才改由瘦小的徐嬌擔任主角,也因此改演富家子弟「蛋撻頭」。

跟徐嬌同年的她同樣還在學校念書,或許在未來還有機會在電影上看到她的演出。


2008 長江7號 CJ7 http://周星馳.com/長江7號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28 14:40

在西遊記中飾演要嫁給至尊寶的牛魔王的妹妹牛香香,本名吳珏瑾

圖右上為今年近照,女兒都已經大學畢業了
圖左下為1994年在片場中跟活潑星哥的合照
圖右下為卸妝後跟導演技安劉鎮偉的合照

1995 齊天大聖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A Chinese Odyssey Part Two: Cinderella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27 10:11


引用:

轉貼來源:『周星馳不完全手冊』徐鳶《小學生作文選之淺談周星馳》


每次"超級影迷沙龍"聚會,有兩個演員總是拿來被"批判"的,一個是金.凱利(JIM CARREY),一個是周星馳。要命的是這兩個演員我都十分熱愛,於是每論至這兩人時,我總是默不作聲,生怕自己說出喜歡周星馳的影片而被"超級影迷"們認為是俗人。

終於,我忍受不住他們對周星馳的一再誤解,決心暴露我庸俗的內心和膚淺的本質,為周星馳"平反"。

在影迷會上說完我將以周星馳為港產片專題後,心中不住地數落自己:太沖動,何苦呢?寫這種專論文章不僅辛苦而且會將"庸人本色"全面呈現。

手頭的資料少得可憐,只有94-97年的幾十本不連號的《電影雙週刊》,剪報中也鮮有他的資料;INTERNET中只有不少他的照片,文字資料幾乎為零;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尋寶樣的在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找到的碩果僅存的一本周星馳專著,由YULANDA所著,台灣萬盛出版有限公司九三年版的《細說周星馳》一書,通篇文章匯載的是從各大小報刊上選湊下來的"周星馳小秘史",對著這一寫作前準備成果,我實在不知該大笑三聲還是小哭片刻。

喪氣之餘,突然發現以我及周圍影友所接觸到的資料來看,似乎還沒有人詳細對周星馳的表演風格與影片內涵做過討論、分析,為了這"古今中外第一人"的頭銜,也值得沽名釣譽的我一試。

周星馳,上海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考入無線電視第十一期夜間訓練班,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同年被派任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做了四年。

1987年他被派演戲劇,他參演的第一個劇集是《生命之旅》,繼後他又主演了《他來自江湖》等劇,其中最得好評的是《蓋世豪俠》,在該劇中出現了他那獨特的表演風格。1988年他得到導演李修賢的賞識,出任《霹靂先鋒》男主角之一,獲台灣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他那非邏輯性和帶有神經質的演技,開創了"無厘頭"文化,成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環,而他擔綱演出的電影更是屢破票房紀錄,九二年因主演《審死官》而獲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九六年因主演《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獲第一屆"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詳見第411期《電影雙週刊》)

對於周星馳喜歡或討厭的朋友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他是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代表人物,這一點從票房數字可見一斑:從九0年至九六年,周星馳的近四十部影片共創造了十億港幣的票房,這個數字僅是香港本地票房,還未包括賣埠所得收入。

以香港這個商業片遍地的電影王國來說,周星馳無疑是票房保証。究其票房成功原因,大多數人會認為周星馳的影片大多為喜劇片,而他的"無厘頭"式的表演風格受歡迎,因此他的影片就賣座。錯!

周星馳的影片成功因素要從港產片的基本特徵談起。港產片由於必須要無時不刻地考慮到商業利益,因此往往犧牲了其藝術價值。可以這樣說,港產片都是商業片。(千萬不要在我面前提起所謂的"藝術片導演"王家衛,他的作品只能說是帶有藝術氣息的商業片。)港產片不僅要考慮到本地票房,還要考慮到賣埠。

由於賣埠因素,港產片擁有了"武打"與"搞笑"這兩個永恆的主題,最值得港產片驕傲的當然是李小龍先生,因此在許多類型不一的港產片中(如警匪片、文藝片),都會莫名其妙地加上一段武打,搞得老外看完港片後以為香港人人都能"打"。

港片除了"隨時開打"的特徵外,另一特徵是"隨地搞笑"。全世界大概只有香港這個地方稱喜劇片為搞笑片。幾乎每部影片中(無論正劇、悲劇)都有一、二個人物專門負責生產笑料。"武打"與"搞笑"是港產片賣座的兩大保証,雖然這兩者毒害了許多港產片,如《中南海保鏢》中的一些武打泛濫和不適時宜的搞笑破壞了影片的整體風格,但無可否認觀眾對這兩大保証仍然相信與認同。

縱觀周星馳的近四十部影片,絕大多數是喜劇片,有一些夾雜著功夫片的成份,因此他的影片總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票房。除了上述兩大"法寶"外,周星馳的影片還有一些不為人注意的"另類"風格隱藏其中,是帶有強烈"後現代商業片特徵"的。

一.周星馳的影片特徵

周星馳在90年以前的作品中演的大多是一些小角色,雖然《霹靂先鋒》讓他拿了金馬獎,但他在片中仍未有搶眼的演出。在89年的《龍在天涯》中,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到拍時裝動作片的李連傑身上;在張徹先生重出江湖的《義膽群英》中,周星馳被身邊一大群明星淹沒。直到90年的《一本漫畫闖天涯》,周星馳才算選正題材。

這部以迷戀漫畫的少年誤打誤撞入黑社會,經歷生死之劫後退出江湖為主要情節的"後江湖片",是周星馳風格形成的重要轉折點。影片中的幾大特徵,在周星馳以後的作品中都有似曾相識的出現。

1.人物特徵:小人。小人指的是小人物,雖有許多平凡人身上的閃光點,如本性善良,但也有大量庸俗的惡習,如好色,不負責任,無清晰的道德標準。

《一本漫畫闖天涯》中主人公原是一位愛看漫畫的侍應生,因無意中救下黑幫老大而躋身黑社會,於是他可以泡原來他不敢泡的女歌星,去他原來沒錢去的夜總會;對於黑社會的販毒"事業",他則"貴在參與"。這些特徵,在《鹿鼎記》中發揮到了極至。

2.劇情特徵:小人得志。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搞笑,這些小人都能戰勝對手,甚至贏得愛情。原來一切屈辱與辛酸,在大結局時都會化為成功的喜悅。

《一本漫畫闖天涯》結局雖然主人公退出江湖,但影片以大段情節描寫黑社會的風光和兄弟友情,其效果就是強調入黑社會後的主人公"一步登天"之態。影片主人公"一步登天"往往不是通過努力而得的。"賭聖"系列片中主人公成功的因素是他有"特異功能","新精武門"中主人公則有力大無比的右拳。

3.個體戶特徵。這也是與80年代香港喜劇片有最大區別的一個特徵。80年代港產喜劇片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群體合作。從許冠傑、麥嘉的票房巔峰作品"最佳拍檔"系列,都是講究主人公們群策群力或鬥氣冤家,分工明確,搞笑規範(大多數是你一言,我一語)。

有人也許會說成龍的"員警故事"是孤膽英雄作品,但請千萬不要忘記我們討論的是喜劇片而不是警匪片或武打片,況且成大哥的《飛龍猛將》、《速食車》也是"群戲"。

周星馳開創的九十年代喜劇片則全是"個人表演"了。雖說有吳孟達這位"一流甘草"做輔,但主人公面對阻礙解決問題時無須靠"綠葉"幫助,自己就可以"搞定",達叔最多是一個好色、貪財的"無良"三叔,在一旁為主人公打氣,甚至製造一些小麻煩。

4.喜劇特徵:反諷。周星馳喜劇片最大的特徵是反諷,包括對政治、文化、社會習俗、傳統人文甚至友誼愛情的挖苦與嘲弄,帶有強烈的發泄氣氛。

如被廣泛引起國內影評人爭議的《唐伯虎點秋香》總對江南"四大才子"的描述就是將人們長期以來心目中風流英俊、才華橫溢的四大才子刻畫成好色庸俗的市井之徒。尤其是陳百祥扮演的祝枝山,不僅有喜歡"人妖"的嗜好,而且屢屢成為唐伯虎的麻煩。(這個角色其實是個年輕一點的達叔)。

反諷特徵中與八0年代港產喜劇片最大不同之處是主人公開始自我反諷。八0年代的港產片中當然也有自我反諷的成份,但往往是一些配角擔任反諷。八0年代中後期出現的一批反映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片(《大丈夫日記》、《最佳損友》等)

雖然情節設計上總是將主人公推向麻煩的深淵,試圖將他玩殘,但內在表現的是他能以妙計(即"橋段")挽回敗勢。對觀眾而言,他們看到的是主人公的智慧,對主人公產生的是一種欽佩心理。

周星馳的影片則正好相反,情節設計完全是為了嘲笑挖苦主人公而設置的。再以《唐伯虎點秋香》為例,女主角秋香出場時根本沒有傳統概念上的"艷驚四座"的風採,周星馳伴演的唐伯虎初見她時並不以為她很美麗,直到秋香身邊出現了一群不堪入目的"醜女"時,唐伯虎實在忍受不了"醜女"之醜後,方知秋香這個"矮子中的高個矮子"的美麗。

以上四個特徵基本可以概括周星馳九0年至九四年上半年以前的作品風貌,由於他影片的這些特徵與香港民眾在這段時期內的情緒與需求有相關、相通之處,加上周星馳影片的商業元素異常豐富(他的許多作品是與"商業片王"王晶合作的),從此,周星馳便成為了票房新寵,屢破票房紀錄。

九0年的《賭聖》成為他開拓東南亞市場的重要作品,而九一年的《逃學威龍》則使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偶像。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警探為幫上司查失槍而入學做臥底,最後大破槍械集團的故事,從題材來看十分討巧,既有警匪片風格,又有青春片風格,當然還有喜劇成份。

導演陳嘉上與周星馳都認為這只是一部警匪片,但從本質上看,這部影片是以警匪片為外包裝的反青春片。一個成人再次入學,他擁有員警的身手與成人的思維方式,可以做一些學生不敢為的事:與教師吵架甚至和教師談戀愛,從來不做作業等。

當周星馳在片中學校大樓平臺上一腳踢飛流氓學生嘴上的煙頭,慢條斯理地離開,口中還念叨著:"沒前途!"時,他無疑成為了另一個學生們爭相拜敬的大哥,只不過他不是黑社會。這樣的影片當然是學生捧場買票的首選,九一年的暑期檔,《逃學威龍》橫掃香江。

一九九二年是香港電影發展至巔峰的一年,票房捷報頻傳,佳片不斷湧現。

這年中成龍有《員警故事第三集》推出,程小東與徐克推出了新派武俠片巔峰作《笑傲江湖二之東方不敗》,劉鎮偉、樑家輝推出了《92黑玫瑰對黑玫瑰》,徐克、李連傑推出了《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關錦鵬與張曼玉合作的《阮玲玉》......

周星馳則以"全壘打"姿態出現,春節檔的《家有喜事》、復活節檔的《逃學威龍2》,暑期檔的《審死官》、《鹿鼎記》,以及聖誕檔的《武狀元蘇乞兒》全部成為賣座片,九二年可稱得上"周星馳年"。

九三年起,港產片受到西片(主要是好萊塢)的強有力挑戰,再加上自身水準下降,電影市場十分低迷。但周星馳影片依然成績不差。究其原因,周星馳影片除了擁有影片的商業賣點及觀眾認同外,他的影片主要特色還是在於表演: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

二.我一見你就笑

"無厘頭"究竟是什麼意思?向幾位廣東人討教後的答案是:"無厘頭"即是莫名其妙的意思。"無厘頭"表演則可理解為演的莫名其妙。若僅以為周星馳的表演風格止於此的話,實在太小看他了。

由於從《國產淩淩漆》開始,周星馳正式參與了導演工作並將風格有大幅度的轉變,因此這裡討論周星馳的風格主要分為九0-九四和九四-九七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著重談表演,後一個部分著重談編、導工作。

周星馳的表演風格主要是所謂的"無厘頭"表演,這也是他區別於其他喜劇演員的一個重要標志。香港的喜劇電影有著優良的傳統,在喜劇表演上有成就者亦有許多,周星馳與前輩們的差異在於他的表演更具有"非喜劇性"。

以前港片的喜劇表演是一種純喜劇式的表演,即擺明瞭要搞笑,因此常常會有許多令人不快的"硬滑稽",這種現象甚至在喜劇泰鬥許冠文先生身上亦有發生,如《搶錢夫妻》。而周星馳的表演則更不像是喜劇表演,他往往會摻雜許多其它類型片如正劇、悲劇的表演風格,將其打亂重組產生新的喜劇效果。

如《破壞之王》中周星馳與吳孟達下戰書一段戲:兩人殺氣騰騰地到體育中心企圖與林國斌決一死戰,進門後F叔看見一個熟識的小姐,便將殺氣一收,馬上與她搭訕,調笑幾句後發現周星馳神色有異,便不作聲。周星馳緊鎖眉頭,苦口婆心、悔恨不已地說:我們是來下決戰書的,本來殺氣很重,這樣一來搞到殺氣盡散。

這場戲周星馳處理時語調低沉緩慢,似怨似恨,完全是正劇表演,但從場面上看卻非常惹笑。這種非喜劇化的表演可以說是"無厘頭"表演的精華所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周星馳一再聲明《逃學威龍》、《武狀元蘇乞兒》是劇情片,而不是搞笑片,但觀眾卻邊看邊笑。)

嚴格上講,周星馳九0~九一時期的作品表演十分粗糙,演技根本無從談起。這一時期,周星馳的表演處於了"硬無厘頭"期。

所謂"硬無厘頭"期指的是周星馳的表演中有值得讚賞的表演風格,但風格並未凸現,同時夾雜著一些雜質。《一本漫畫闖天涯》中周星馳給成奎安做智力題一段明顯有他在無線電視台主持兒童節目時的影子。

而《望夫成龍》、《小偷阿星》等片亦是"不及格"。《師兄撞鬼》中"英雄救美"段落初步顯出顛覆性演出的本色。片中,周星馳半推半就地被人推至幾個流氓與女主角面前,稍帶羞澀,無可奈何地對流氓說:"唉呀,你們放手了啦。"這個處理可算是有史以來最失敗的"英雄救美"了。

《賭聖》是他表演風格開始正式轉型的作品,許多片斷處理可稱經典,如周星馳初次與秦沛見面時,入場的慢鏡頭(明顯以《賭神》形象處理為母體),在周星馳走入大堂內已切回正常放映速度,而他仍然以人為的走路放慢速度來延緩剛才電影的慢鏡頭,(以顛覆《賭聖》為母體)。

這兩者結合得非常恰當,既有喜劇效果,又有暗示"賭聖"絕非"賭神"之用。如周星馳在片中台詞所言:要有自己的風格。從此以後,他真正進入了"軟無厘頭"時期。

所謂"軟無厘頭"期指的是周星馳已經擺脫了"無厘頭"表演的框架,開始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法、不自然的形式來表演。即雖然表面看來周星馳演出仍有誇張、無稽的"無厘頭"特色,但這些看似"無厘頭"的表演全部來自於"有厘頭"的設計與構思。

《賭俠Ⅱ之上海灘賭聖》中片末周星馳與法國賭神豪賭一段便是這種"有厘頭"的出色體現。當時周星馳自持有特異功能,第一局即全買,敵方的另一特異功能高手大軍看見這一情景後說:"怎麼又來這一套?"周星馳一臉無賴地對著鏡頭說:"幹嘛,我不就是這一套嗎?"

周星馳第一局即全買的情節出現於《賭聖》一片大結局中,而大軍則出現在《賭俠》(《賭聖》與《賭神》的續集)一片大結局中,作為系列片,他理應不知"賭聖"中的情節,而他在影片中說出的"怎麼又來這一套"的對白其實是觀眾立場上的台詞,而周星馳的回答顯然也是針對銀幕下的觀眾的。

這一設計貌似無意,實則經過幕後的仔細算計,足以體現周星馳無厘頭式的有厘頭風格。九一至九四年間,可拿來討論的作品很多,但既然周星馳因《審死官》獲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那就以此為討論範本一一展開吧。

《審死官》是令人難忘的作品,導演是杜琪峰,動作指導程小東,演員方面還有吳孟達、梅艷芳、吳家麗。影片主要講述清朝民間"古代律師"宋士傑(周星馳扮演)為民伸冤告倒貪官的故事。這是一部重拍片,故事情節已為人所知,當然應在笑料設計與表演上下功夫。

其中宋士傑與何縣令初次上公堂一段可列入喜劇表演範本。周星馳與吳孟達兩人各懷鬼胎出場(宋因老婆被何在公堂上罰掌嘴而重出江湖,何則根本不願受理此案),相視大笑,親熱作狀,然後何突然發難,宋從容應答。兩人唇槍舌劍,宋以口才迫使何受理此案結束。周星馳在公堂上下奔跑,口中妙語連珠,誇張之處並不過火,充分控制了整場戲的局面,顯示出一個優秀喜劇演員的高超演技。

類似於這樣的場面,在《審死官》中俯首皆是。又如宋士傑因不願出山而在睡夢中被換上女人衣服,塗脂抹粉,家僕叫醒他後,他的所有言語動作都是誇張的女人味,這種開玩笑開得很徹底的舉動,實在是"表演服從於劇情"一語十分精彩的"無厘頭"式的注解。周星馳的表演風格為香港喜劇片帶來了一股潮流。

縱觀九十年代香港喜劇片,許多影片中的表演帶有明顯的抄襲周星馳的傾向,大到天皇巨星劉德華,在《機BOY小子之真假威龍》中,小到雷宇揚在《俠聖》中,都有著周星馳表演的影子存在,而這些表演往往並未領會"無厘頭"的精華,演來生硬與苦澀。最令人失望的當屬樑朝偉先生的《正牌韋小寶奉旨溝女》,搞笑手法老矣。

三.百變星君

許多人看周星馳的影片只講究"好笑不好笑",這未免太小看他了。周星馳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往往會對影片的內容、風格提出許多意見,特別是笑料部分,因此在片場他常有"笑料指導"的綽號。九四年的《國產淩淩漆》一片中,他的名字正式出現在導演欄內,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以後的周星馳影片看作"周星馳作品"。

95年的《西遊記》上下集雖然由劉鎮偉執導,但其中可以看出周星馳風格的變化。分成上下集拍並不完全是因為想賺多一倍錢,實在是由於上、下集風格根本是南轅北轍的,上集是喜劇,下集卻是悲劇。

在下集中,觀眾無法看到一個固有的周星馳,搞笑工作全部交給了羅家英,自己則演一個一心專注於隔世情緣中無法自拔,在影片最後終於割捨人間情感,走上取經之路的全新概念的孫悟空。這部影片有幾個非常有趣的變化,是周星馳過去影片中沒有的。

其一情感危機。周星馳過去的影片中是沒有愛情的,雖然有追女仔情節,但那是為了搞笑,愛情是速食與無味的。但《西遊記》下集中的愛情卻是沉痛、沉重的。

周星馳的角色也從純粹的好色轉為了深情,凡胎之身的主人公為救情人,毅然告別塵世,帶上金圈,恢復孫悟空的法力,但卻永不能與情人相戀。當片末周星馳扮演的孫悟空肩上扛著金箍棒,手中不停地吃著香蕉,以我們熟悉的他一貫玩世不恭的步伐走在西行之路上時,我們都無法一笑,這種搞笑步法無異於苦中作樂。

這一特色其實可以追溯至九二年的《審死官》。《審死官》中的宋士傑是個有家室的人,並且沒有行為不良的紀錄,甚至意圖。

九六年的《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周星馳則更為保守地成為一個"好丈夫",逛妓院是因為工作需要,執行任務而不得不為之。《食神》中首次亮相的食神是個飛揚拔扈的人物,完全可以安排他縱情聲色的場面,但竟也避過不談,直接入戲,安排他與"容貌醜陋"的廟街女攤主相愛。

其二.笑料轉移。周星馳在影片中根本放棄了搞笑,笑料主要集中於唐僧等其他角色上,周星馳則專演"情聖"。《大內密探零零發》中,張達明與羅家英搞笑,《食神》中穀德昭與莫文蔚搞笑,周星馳則專心表現一些別的東西。

《西遊記》下集中盤絲大仙欲殺至尊寶時,影片突然定格,至尊寶畫外音響起:寶劍離他嚥喉最近時只有0.01公分,一柱香以後這個女人愛上了他。這是明顯以王家衛先生的《重慶森林》為玩笑對象的搞笑戲。雖然名為搞笑,但從影片內容及人物思維上看,這個手法與王家衛的手法都可圈可點。

《大內密探零零發》就更為有趣。片末靈靈發與妻子、岳父等人設計誘敵,在真相大白後皇帝頒發最佳表演獎,周星馳扮演的靈靈發以為自己會因在誘敵計中的出色表現而獲獎,但"最佳男主角"卻給了他岳父,而且由他妻子道出他的表演浮誇等弊病。這段明顯是對現實周星馳遭遇的反諷,在影片中嵌得恰到好處,自然合理。

其三.小人特徵消失。周星馳過去影片中的"小人得志"的特徵正在消失。《西遊記》中的至尊寶最後失去了愛情,《大內密探零零發》最後也只不過完成了個任務,《食神》則更為大膽,影片開始時周星馳已是個"小人得志"式的人物,貪財近利,令人生厭。後來由於穀德昭的出現使他淪落街頭,直至最後在"食神大賽"上,他雖廚藝高超但終未奪冠。

《食神》不是一部簡單的闡述"得而失,失而復得"的影片,它所探討的是"如何得,得又如何"。《食神》也不用於九四年的《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雖然兩者都有改邪歸正描寫,但《食神》更注重於剖析與反思人性。

這些特徵的產生與周星馳參與影片製作不無關系。由最初的純表演性的"無厘頭"風格已漸漸轉向淡化"無厘頭"表演,個人化意識更強烈的整體表現。《食神》大結局中壞人已不由周星馳解決,而由神仙操辦。

很明顯,周星馳已經厭倦過去的經驗,想使自己的影片成為一種言之有物的產品。這種求新求變的意識,很有當年古龍大俠寫武俠小說時想求新求變的影子,絕對令人欽佩,這也是令我喜歡周星馳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星馳作品自九0年以來一直盛演不衰,經過這幾年的磨練,經歷過了成功與失敗,相信他心中對過去與現在自有一番分解,在九十年代剩下的幾年中,周星馳是否仍然會引導香港喜劇片發展的潮流呢,這從他風格變化中已經可以看出幾分端倪了。我們期待著他今年的新作早日問世,希望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狂喜。

"超級影迷沙龍"中看港片、喜歡港片的人很少,這其實是我寫周星馳的一個重要原因: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使他們及所有忽視港產片的人能對周星馳與港產片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但寫完以後才發現自己的想法是如此一廂情願。

寫完的文章就像毀諾的姑娘,是怎麼也追不回的。看著這些文字,我心中只是一片淒涼:恨自己錯過了一個絕好的題材。

周星馳實在是很難寫的,他的許多作品都可以單獨作專題討論,而我卻如蜻蜓點水般的一觸即收,未能深入談開,失敗。論點不夠清晰,失敗。例証不夠豐富,失敗。在令我厭惡的五月寫這樣一篇令我心動的文章則是失敗中的失敗。


引用:
轉貼來源:『周星馳不完全手冊』徐鳶《小學生作文選之淺談周星馳》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25 16:12

原圖

Men's Fashions Of The Times
周星馳登《紐約時報》時尚專刊封面
Renaissance Men
By Robert E. Bryan
Published: September 22, 2002


The New York Times


At press time, Lance Bass, of the musical group 'N Sync, was keeping hope alive that sometime this year he would rocket into space aboard a Russian spacecraft. Maybe training as an astronaut doesn't qualify him to be a Renaissance man in the same category as, say, Leonardo da Vinci, but it sure tops a little race-car driving on the side. Lately, it's not enough for a man to master a single job, or even a single field of endeavor. Today's master of the universe is a hyphenate. We have actors who are also writer-directors, singers who are painters, painters who are directors, sports stars who are designers, designers who are talk-show hosts and athletes who are politicians, to mention just a few of the more vivid examples.

Take Stephen Chow, the man on our cover. Chow is the star of Hong Kong cinema's biggest-grossing film, ''Shaolin Soccer.'' He also produced, co-directed and co-wrote the movie. And, yes, those tails he's wearing are proof positive that elegance is back. Especially when you're practicing kung fu. Or crooning a standard, like the singers we dressed for ''Set 'Em Up, Joe * ''

Damon Dash, the music mogul, is another unique specimen. There he was in Cannes, celebrating his expansion into movies, looking like the epitome of urban cool. On the other hand, the French-born director and actor Mathieu Kassovitz, who has just added fragrance pinup boy to his résumé, prefers a more rugged style -- leather jackets, henley knit tops, sport jackets and jeans. In Munich, a true Renaissance man is Charles Schumann, the proprietor of the city's two hottest bars, a gourmet chef, an amateur boxer, a design aficionado, a fashion model and, as if that's not enough, the author of a well-reviewed book on the art of the barkeep. He and his friends put an urban gloss on country dressing, with their relaxed mix of tweeds and corduroys.

But maybe you feel intimidated by all this accomplishment. And maybe you'd just rather be an armchair boulevardier. For that we have provided a reading list and topics of conversation. And then there are always plenty of clothes -- from luxe to manly and rugged -- with which to fool the world.

Photo: Leonardo da VincI, ''THE VITRUVIAN MAN,'' circa 1492. (Drawing $; SCALA/ART RESOURCE, New York.)


Chow Time
By Karl Taro Greenfeld
Published: September 22, 2002


From his expansive balcony, Stephen Chow looks out over Hong Kong and retraces each step of his career as fondly as a general recounting a victorious campaign. There, across the harbor in Kowloon, is the government housing project where he grew up. The TVB studios, where he caught his first break, are over there, near the old airport. And down the hill are the two apartments he bought after his breakthrough success a decade ago. Chow's view from the Peak, Hong Kong's toniest district, is of a city conquered, an entertainment industry vanquished and in his thrall. There are no more worlds for this show-biz Alexander to conquer.

Well, at 40, Chow is too old for Alexander comparisons. So, how about this: Chow's standing on his concrete balcony just taking in the view, the soft mist rolling in. He isn't sentimental about his past, but pragmatic. He insists he learns from his mistakes, even from his critics. That's why he likes to look out over the city and savor the view: it reminds him of his long journey up here to the top. We sit down on deck chairs, next to a heated swimming pool. That housing project? That 300-square-foot flat where he grew up with two sisters, his mother and grandmother, the hallways so narrow that they had to turn sideways to pass -- how often does he think of that? Is poverty what drove him to succeed? The reason he clawed and scraped and killed to be on top?

He looks at me as if I'm an idiot. The apartment was small, he admits, but then, most Hong Kongers lived in such miniature accommodation. He was lucky, he tells me, very lucky. Sometimes he doesn't know if it was a matter of luck or skill. Some days, he says, he feels more lucky than good. Then he says something typically Chinese that I've never heard any Chinese person say before: ''It's better to be lucky than good.''

Miramax, having spent $2 million for distribution rights to ''Shaolin Soccer,'' Chow's 50th movie, is betting that his luck will hold when the film opens in America next year. The film, a kung fu-meets-soccer comedy, has grossed $8 million in Hong Kong, $21 million in Japan, nearly $40 million throughout Asia. Jackie Chan. Bruce Lee. Chow Yun Fat. None of Chow's crossover predecessors, he says, ever made money like that in Asia. As he ticks off the numbers, Chow raps the table with barely restrained enthusiasm. The glass rattles. Our cups of tea slosh. But lest I get the impression he is taken by his own pecuniary success, he assures me his interest is a matter of wanting to get it right, not to impress me.

Chow's humility is palpable and as welcoming as his buffalo-colored eyes. He greeted me at the back door to this four-bedroom house in an old T-shirt, sweats and black loafers. His hair was grayer than I'd seen it on screen. For a moment, I didn't recognize him. Was he the butler? But here was the boyish star of films like ''All for the Winner,'' ''The God of Cookery'' and ''Fight Back to School.'' The Asian Jim Carrey, he's been called. But that's glib. Chow's career hasn't been built on mugging and eye rolling. Instead, he has played a consummate Asian everyman, a bowl-cut Jimmy Stewart, a barefoot Tom Hanks. His comedy is all break-beat timing and misdirection: bumming change mid-punch-up or slurping noodles in the courtroom.

''Chow is one of the funniest comedians in cinema,'' says the Hong Kong film aficionado Quentin Tarantino. ''Add to that the fact that he's also Hong Kong's best actor.''

Unlike Jackie Chan or Bruce Lee, the two martial-arts stars with whom he is sometimes compared and against whom he will soon be measured in the minds of American moviegoers, Chow is not equal parts performer and athlete. Chan, for example, carries himself with an athlete's aplomb, a confidence about how his body moves through space. Even when he is sitting down, his barbed pectorals and ripped stomach are bobbing, like a snake that can't get coiled. Chow's presence is less imposing. His steps are smaller, slower, softer. He doesn't have an action hero's physicality. His delicate feet, small bones and feminine hands are more child star than action star. When he speaks, he ducks his head and widens his eyes. He doesn't intimidate so much as ingratiate. That's the technique that's worked since he first appeared 20 years ago on local network children's shows. He doesn't bludgeon the viewer into submission; he simply works his way into your good favor.

Yet he is slated to become an action hero. Another kung fu fighter. This year's Jackie Chan. Chow shrugs at that. If Miramax wants him to be an action star, he explains, then he'll become an action star. ''If that's what gets me before an American audience, then call me an action hero,'' he says. ''I am ready.''

He certainly lacks the compulsive gym routine of an action star. His idea of a workout is getting up around 11 a.m., breakfasting on a glass of Trappist milk and a banana and riding his Cannondale mountain bike up Plantation Road and then down Lugard Path. Or he works out on a punching bag in his Kowloon office. He's been practicing wing chun kung fu for 20 years, he says, though he quickly adds that he's not a master. ''Bruce Lee was a master, a master of masters,'' he says of one of his heroes. ''I am just a practitioner.''

原圖


Yet he plays a master in ''Shaolin Soccer,'' a Shaolin monk turned garbage man who yearns to teach the world his sacred strain of kung fu. After befriending a drunken ex-soccer player, Chow stumbles upon the idea of applying kung fu to the beautiful game and assembles the most lovable band of soccer-playing misfits since Sylvester Stallone and Pele dazzled in ''Victory.'' After entering a tournament and gaining the finals against the favored Evil Team, Chow and his buddies must win a phantasmagoric shootout that has more to do with Harry Potter than Ronaldo. Revealing who wins would be giving away the ending, but I'll do it anyway: his team is defeated by the Evil Team, and Chow goes back to a life of picking up redeemables, his dream of imparting kung fu to the world quashed. He dies a broken man.

Sorry, I made that up! That would be the wind-down of a feel-bad movie, and Chow, for all the years he's been in show business, has barely ever shot a feel-bad scene. And ''Shaolin Soccer'' is a Cinnabon of a picture, a cloyingly sweet movie that succeeds because of perfectly measured overdoses of starch and sugar. The sneaky referee in league with the bad guys, each injury to a key player and the inevitable moment of goalkeeping peril all arrive like clockwork. But rather than being annoying in its predictability and sentiment, the film is a reassuring assertion that all is right with the world, that feel-good movies really do feel good. Chow, who co-wrote, co-directed and produced as well as starred in the picture, is one of the few filmmakers who could have pulled this off. The whole movie rests on his slight shoulders, on his ability to simultaneously be a tough-as-nails martial artist and a retiring everyman. He'd rather chat than fight, bargain than throw a punch, joke than choke. That reluctance to resort to the way of the fist is what wins you over.

Chow conceived the picture during what he calls his darkest season in show business: the long winter of 2000, when he was coming off the flop ''The King of Comedy'' (no relation to the American film of the same name), his fourth box-office dud in a row.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career, he wondered if his precocious success in pictures like ''Fight Back to School'' or ''All for the Winner'' really had been dumb luck. Had those early films -- he'd been one of Hong Kong's most successful actors during the early 90's -- been flukes? As he wandered around his austerely furnished Kennedy Road flat, peering out the wide windows at a less spectacular view than he now enjoys, he felt, for the first time, his own show-biz mortality. Everyone was saying he had lost it.

''I was thinking, I'm so stupid, I'm so dumb. Why can't I make movies anymore that people like?'' Chow says. ''But I needed to be knocked down a peg. I had to strip away my ego, my pride. I had to get back to basics.'' That was when he conceived the most basic movie he could: ''Shaolin Soccer.'' ''So simple,'' he says. ''So easy. Everybody likes it.''

Has coming back at age 40, re-emerging as Asia's biggest movie star, surprised him? He puts his hand on his hips, throws his head back and laughs a deep, hearty, evil laugh that echoes down the hillside and through Hong Kong's concrete canyons, his breath itself becoming the wind that roils the seas and sinks a dozen junks. ''Once again, I am huge, I am gigantic, I am a cinematic deity,'' he says in his dragon's roar. ''This city cannot contain me.'' Yeah, right. He modestly sips his cup of tea and merely smiles.

Photos: In his 50 movies, Stephen Chow has played the consummate Asian everyman. Giorgio Armani Classico wool suit, $1,960. At Bergdorf Goodman Men. Boss Hugo Boss shirt, $125, and tie. At Hugo Boss, 717 Fifth Avenue. Pocket square, Robert Talbott. Belt, Cole Haan. Superman: Christopher Dennis.; After a midcareer slump, Chow is enjoying a renaissance, as is the tuxedo style he is modeling. Tom Ford for Gucci coat, pants, shirt and vest. Elvis impersonator: Frankie D.; Lights, camera, action hero: D&G three-piece suit, jacket not shown, $900. At D&G, 434 West Broadway. Robert Talbott shirt, $225. At Robert Talbott stores. Belt, Banana Republic. Shoes, Sergio Rossi. Mime: Billy Ray.; Market editor: David Farber. Fashion associate: George Kotsiopoulos. Grooming by Keiko Hamaguchi for Artec Worldwide/Celestine Agency. (Matt Jon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tyled by Elizabeth Stewart)

Men's Fashions Of The Times
Published: September 22, 2002

It is an axiom worth repeating that a Renaissance man and a fashion plate are one and the same. As proof, we offer Benjamin Franklin, above. The scientist, inventor, patriot, printer, philosopher, musician and economist is casually attired in a powdered wig, a lace jabot, a justaucorps (that's a blazer to you), vest, shirt, britches, silk stockings and buckled shoes (sadly, not shown). He left off his granny glasses for the camera.

Photos:
ON THE COVER: Stephen Chow in a fur-lined tail coat, $15,900, wool formal pants, $530, cotton formal shirt, $500, and cotton vest, $540, by Tom Ford for Gucci. At Gucci, 685 Fifth Avenue. Bow tie, Robert Talbott. Sneakers, Puma. Photograph by Matt Jones. Styled by Elizabeth Stewart. Market editor: David Farber. Fashion associate: George Kotsiopoulos. Grooming by Keiko Hamaguchi for Artec Worldwide/Celestine Agency.; MEZZOTINT made in 1761 after a PAINTING BY BENJAMIN WILSON/THE GRANGER COLLECTION; Rough Rider: president, environmentalist, writer and adventurer, Theodore Roosevelt could have given manhood lessons to Ernest Hemingway. (CIRCA 1898/BETTMANN CORBIS); Rebel, rebel: a powerhouse behind the Harlem Renaissance in the 1920's, the educator and historian W.E.B. Du Bois co-founded the N.A.A.C.P. and was a forefather in civil rights. (PASTEL PORTRAIT BY WINOLD REISS, CIRCA 1925/THE GRANGER COLLECTION); Blithe spirit: the playwright, actor, singer, songwriter and bon vivant Noël Coward epitomized trans-Atlantic, jazz-age glamour. (CIRCA 1950/THE GRANGER COLLECTION)

新聞:周星馳登《紐約時報》時尚專刊封面

articles:
http://www.nytimes.com/2002/09/22/magazine/renaissance-men.html
http://www.nytimes.com/2002/09/22/mag ... ashions-of-the-times.html
http://www.nytimes.com/2002/09/22/magazine/chow-time.html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21 14:08

原圖
星爺《美人魚》的影碟已陸續發行上架
其中港版與台版不大相同,在此簡單作個介紹

《美人魚》港版藍光BD(3D版)
發行:2016/5/25
音軌:粵語/國語
字幕:正體中文(內容介於粵語與國語中間)/英文
收錄:3段預告、2首MV、13分製作特輯、電影劇照、刪減鏡頭

《美人魚》台版藍光BD(國際版)
發行:2016/7/15
音軌:國語/英語/泰語
字幕:正體中文(內容對應國語)/英文/泰語/法國/印尼/波蘭/西班牙
收錄:1段預告、1首MV、13分製作特輯


簡單比較:
台版當然最適合台灣人觀賞,而且台灣發行的是國際版,內建英語配音非常少見,自己看家人看介紹朋友看都很適合!
而港版則適合較全面性收藏,不僅有稀有的3D版可切換觀看,還有粵語及完整收錄內容,適合有收集狂的星迷收藏!

小編當然兩個版本都是在第一時間五月底購入港版及七月中購入台版
但礙於台灣7/15才上架,有代理商發行著作權之疑慮所以之前一直沒有公開分享資訊,而現在出租店及零售店或網路商店都已經上架了,請大家支持正版支持星爺喔!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21 0:19

電影美人魚的插曲 mambo no.8 (perez prado)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7/7 12:45

少林足球曾經借著世杯賽而在扶桑列島大大風光,周星馳的大名也借著少林足球在扶桑列島大大風光,馳星周則借著周星馳,更是在扶桑列島大大風光。

原圖

提起作家馳星周,立刻就令人想起《不夜城》,1996年他因此而步入文壇,小說連連受賞,還被拍成電影在亞洲上映。這個出生在北海道,畢業于橫濱市立大學,以寫新宿華人黑社會為主題的作家,筆名就是直接從最尊敬的大導演周星馳那里“借”來的。

原圖

周星馳的作品以笑取勝,而馳星周則以暴力、黑暗吸引人。周星馳知道自己成不了馳星周那樣的作家,因為他腦中只有形象,沒有文字。馳星周佩服周星馳的魅力,但他知道要讓觀眾開懷大笑,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圖

有趣的是,馳星周的最大興趣便是觀看足球賽和到香港會友人。誰想把他的作品改為電影,一定要同意讓他在電影中扮演一個角色。而周星馳在拍《少林足球》時,聽說馳星周正在香港,就專門挂電話讓他在電影中扮演一個角色──可惜只是足球觀眾的角色。

原圖

周星馳來日宣傳《少林足球》時,馳星周前往會面,作家與導演合拍了一張有趣的兩人福。可惜近年馳星周與周星馳相比較為低調,期待他有更加驚人的新作能夠早日問世。

馳星周官方網站(日) http://www.hase-seisyu.com/
轉貼自東京流行通訊網 2006/10/13
http://tokyo-fashion.net/big5/entertainment/20061013.html


馳星周F-HaseSeisyu-01
9527_577ddefb3aa1b.jpg  , 252x219 px
jpg
不夜城_sleep_less_town
9527_577ddf00419db.jpg  , 271x377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2
9527_577ddf05a8bd2.jpg  , 316x316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7ddf0a374fa.jpg  , 314x313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6/29 15:13

94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讓陸樹銘走紅影視圈兒,成為了家喻戶曉,人見人贊的活“關公”,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說“這個關公五十年不會再有”,老友斯琴高娃贊“他為關公而生”。也許是揮之不去的關公形象,成也關公,敗也關公。

其實,他很會演戲,只是戲紅人不紅,他是《古今大戰秦俑情》中的秦始皇、《漢武大帝》中的李廣、《孫武》中的伍子婿、《大話西游》中的牛魔王,他演過話劇,搞過小品,還擔任過央視“星光大道”的現場評委,他是個多才多藝的實幹家,他原創的歌曲《一壺老酒》被傳唱,成為獻給母親的最好禮物。2016年春節,他剛榮獲“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六日後,他應長泰漂流連氏大酒店創始人、著名的農民企業家連文成之邀,現身漳州長泰,助力長泰小黃山關帝廟初九拜天公民俗和第四屆閩台民俗新春晚會。這一天的行程,全部都是以兩岸對關公忠義精神的傳承為主題。2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演關公、學關公、做關公的信念,努力以關公精神去要求自己。

原圖

在採訪中,陸樹銘的直爽和平易見人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我身邊的人一定要熱愛三國、熱愛關公,你不熱愛,沒法談,就這麼簡單”;他也主動澄清所謂炮轟周星馳的真相,“那就是胡說,把我都氣死了,我真想罵娘。”生活中,他其實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早在1976年,他就成為專業航空攝影人,他說,攝影最講究光,同理運用到攝像,也就駕輕就熟了,拍戲的時候,他會自然而然地利用光線拍戲;他也是個愛唱歌的人,講到興起處,他就開嗓向記者清唱起來,真的是親切得不要不要的。

原圖

陸樹銘:今天給你們上了一堂講座,你要寫好,把我的意思寫進去。我很重視每一個報紙,哪怕是一個縣級電視臺對我的採訪,寫不好就弄翻了,還不如不寫、不要報導,我也不喜歡炒作,網路有一個我和周星馳的事情,那就是胡說

《記者》:正想問您這件事呢。

陸樹銘:記者問,陸老師以後還有機會跟周星馳合作嗎,類似《大話西遊》?我說,戲路不同,而且他們香港的風格跟我們不太一樣,恐怕合作機會比較少。這回答有錯嗎?結果報導出去說,陸樹銘說此生不再與周星馳合作。把我都氣死了,我真想罵娘。

《記者》:標題中用了“炮轟”兩個字。

陸樹銘:還炮轟,炮啥轟,我都想找她呢。

《記者》:您有找她嗎?

陸樹銘:已經發出去,還找她幹嘛呀,我們寫了一個聲明,澄清了,在網上你也能找到。當時有一堆人採訪我,大概十幾個人,我也忘記是誰了,其中有一個女的,她為了炒作,結果這篇文章還真的炒作得可以。很多人問我,周星馳咋得罪你了?我說,得罪我幹啥,我也沒有得罪他。

《記者》:您跟他合作愉快嗎?

陸樹銘:愉快不愉快先不說,都那麼多年了,你有必要去炮轟人家嗎?我也沒那個資格,我又不是文化部領導,我也不是中央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我轟啥呢?我就是一個演員而已,演過那麼一兩個角色,我炮轟人家幹啥。

《記者》:在《大話西遊》劇組,您跟吳孟達先生成為好朋友。

陸樹銘:他人不錯,我們現在還有聯繫

《記者》:您最喜歡他身上的什麼優點?

陸樹銘:他比較厚道,不像香港人,你看,我一說又成“炮轟”了。香港人的作風、生活習性本來就跟我們不一樣,尤其前二十年,我拍了兩部電影,都是和香港人合作的,剛拍完戲,渾身的汗,坐到車裡,把視窗打開,想抽根煙,“陸先生,把你的煙掐掉啦。”好好好,掐掉。你說人家說的對不對,對,但是你聽完就想上去踹他一腳。前些年,在大陸抽煙不算啥,但現在我理解了,文明嘛,車廂裡就是不能抽煙,你嗆到人家,你侵害了人家的利益,人家的文明程度就是比咱們高。

《記者》:確實不一樣了,現在北京的餐館都禁止吸煙了。

陸樹銘:不可以了,任何餐館都不可以吸煙了。我們現在養成一個習慣,到餐館不抽煙。

原圖

節錄來源: http://www.taihaimag.com/show-28-1124-1.html
文/《台海》雜誌記者 劉舒萍 圖/《台海》雜誌特約記者 王火炎  時間:2016-04-25 17:42:01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73749183abc.jpg  , 720x72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737499e275d.jpg  , 720x72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7374a282ebc.jpg  , 550x681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6/29 14:32

吳孟達:周星馳其實也是小孩子

張曼玉、劉嘉玲、朱茵、莫文蔚……幾乎香港所有的性感美神都跟吳孟達合作過,然而他說,我最喜歡的女演員是吳君如。

周星馳在片場的火爆脾氣眾人皆知,有一天他對著電話大吼大叫,卻馬上被吳孟達拎到陽臺上臭駡了一頓——因為電話的那頭是周星馳的媽媽。被罵之後的周星馳,據說“慫慫、惦惦”,一句話也不敢說。

原圖

在無線藝員訓練班的時候,吳孟達的成績總在前三,周潤發卻幾次都差點被淘汰,“當年他又黑又瘦很普通啊,街上一抓一大把,哪個電視臺會找這樣的拍戲呢?但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幸虧沒有被埋沒”。

坐在面前和我們聊天的吳孟達,身上有種千帆過盡的淡然,只有在說起那些老友的時候,眼神裡才會冒出異樣的光亮。其他的,則像他說的:“過去的成功,現在的成見,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什麼老演員啊大師啊經典啊,都是狗屁!”

末了,搖搖頭,又說了句:“都是狗屁!”

原圖

吳孟達:周星馳其實也是小孩子

吳孟達年輕的時候,也許他的很多觀眾都還沒有出生。但是年輕人都是一樣的,狂妄、貪玩、虛榮,有很多朋友,日子過得飛快。

聽他講起的似水流年,平緩中有風雷聲,只是說話人的臉上卻一直是謙遜的笑意,絲毫看不出表情的起伏。

哈美食:從小到大酷愛鮑魚

吳孟達小時候家裡是開乾貨店的,店裡賣高麗參、鮑魚,老爸負責賣,他負責切。每次客人來點鮑魚,他就躲在老爸寬厚的背影裡,快速地切下成色最好的兩塊,用手指捏起來揣進上衣口袋裡。客人一走,他就把鮑魚片扔進嘴裡嚼。於是他很自豪地跟我們說:“我從小就經常吃鮑魚了。”

和周星馳剛合作的時候,兩人常常買了鮑魚罐頭躲在片場裡偷偷吃。“那時候罐頭裡面只有兩粒(鮑魚),100多塊(港幣)一罐,我和星仔一人一粒,吃得很仔細。”

最近在廈門拍《船來船往》,吳孟達住在佰翔軟體園酒店,這裡的大廚是“阿一鮑魚”創始人楊貫一的弟子,他告訴記者:“達叔到了酒店,幾乎餐餐會點‘鮑汁扣三寶’(三寶是鮑魚、海參、魚翅),連吃一個多月都不會膩。”

對鮑魚的熱愛可見一斑。恰巧,他這次在《船來船往》裡頭演的大廚,名字就叫“鮑魚佬”。

貪玩樂:“我就是有點小聰明”

問吳孟達當初為什麼去報考藝員訓練班,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貪慕虛榮!整天做著當大明星的夢。”聽多了明星們從小熱愛藝術並為理想不折不撓的故事,乍一聽這樣坦誠的回答,讓人愣神之後忍不住會心一笑。

吳孟達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有小聰明,臺詞看了兩遍就都記住了。仗著這種小聰明,從訓練班畢業的吳孟達拍戲從來不認真,也不守時,私生活更是不羈,花天酒地,豪賭狂輸,債臺高築,最後在1981年因為欠銀行30多萬(港幣)而破產,向來重視藝人形象的無線將其雪藏。也就是在那最低谷的時候,他收斂心性,潛心研戲,最終成為現在的“老戲骨”。

談起那段日子,吳孟達出乎意料地深情款款。“我終於懂得什麼是愛。永遠愛表演,愛角色,跟角色談戀愛,談一輩子,成為我那時候的願望。”“為什麼男生在追女生的時候,無論受多少委屈,無論對方犯多少錯誤都會原諒?因為那時候他愛她,愛就是得不到。”“在我‘摸不著、抓不到’表演的那段日子裡,我最愛它。”

面前的吳孟達已經完全看不出半點年輕時的荒唐影子,只是在聊天時還是會忍不住顯露當年的貪玩本性。“拍戲最苦是《大話西遊》的時候,那時候在銀川,氣候不適應,環境不適應,菜非常鹹,苦哇。我在這部戲中間還接了另一部戲,和釋小龍去夏威夷拍《中國龍》,夏威夷多漂亮啊,陽光、沙灘、還有美女!(眼神突然亮了),在兩地穿梭,簡直就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

結哥們:“我家和周星馳家面對面”

剛剛合作的時候,吳孟達和周星馳特別投緣。他們兩家住對面,樓下有個24小時茶餐廳,他們幾乎每天都在那個餐廳裡聊天。“什麼都聊,有時候討論戲和角色,有時候星仔會跟我商量些事情,說起他的家庭,還有年輕人都會碰到的感情問題。”因為周星馳出生在單親家庭,吳孟達和他一起,則充當了好朋友、老師,甚至是爸爸的角色。

正因為這種關係,每次周星馳在片場“跳腳”,都是他跳出來當調解人。“他的思維比較快,未必人人能跟他同步。演員的臺詞或者表演不到位,一條又一條地要重拍,他就會很不耐煩。演員自己也會覺得很委屈。但是他生氣針對的可能就是那個鏡頭或者那場戲,不去針對人。這個時候只有我出面。”吳孟達一面給演員講周星馳的意圖,因為“我比較抓得到他的心思”,一邊還要開解周星馳的情緒。但周星馳從不敢對吳孟達惡聲惡氣,一旦他發火,“全場能制得住他的只有達叔”。

平時周星馳的錢都交給媽媽打理,有一回在片場他媽媽打電話過來,說自己因為猶豫沒買一套房產,少賺了幾百萬。星爺在電話這頭暴跳如雷,放下電話後,他馬上被吳孟達拎到陽臺上臭駡了一頓。“錢少賺就少賺,不能對親人這個樣。”吳孟達罵完,周星馳一句話都沒說。

有段時間,幾乎所有合作過的人都對周星馳嗆聲,吳孟達的評價客觀很多:“星仔出道時其實也是個小孩子,有點小聰明,但不是特別厲害的那種。想法很簡單,跟你們一樣,演戲就是賺飯吃,沒有太多壓力。後來他有名氣了,當然批評也多了。”所有人都說他愛NG,脾氣大,吳孟達認為:“周星馳對誰都這樣,NG過20遍的情況我也碰到過,他完全是對事不對人。”

原圖

人到中年,吳孟達成了“達叔”。以前最多看三四遍就扔一旁的劇本,現在最多的時候會看到兩百遍。春節前後兩個月,再多的劇本也會推掉,把時間用來陪家裡人。

判若兩人,原來說的就是這回事。

超敬業:“你要尊重每一個人”

劇組的人說:“從來沒見過這麼敬業的演員,一上場,臺詞溜熟,都背得好好的。”見到達叔時,正要拿這句話誇他,聽他說完一番話,才想,幸好沒誇出口。

“以前我仗著有小聰明,記性好,臺詞看三四遍就記下來了。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導演喊5,4,3,2,1,就把劇本往屁兜裡一插,開始裝模作樣地念對白。這樣的表演很虛浮,因為根本沒有理解編劇的精神。”現在的他會把劇本看了又看,最多的時候看了兩百遍。“真正的演員必須尊重角色,尊重對手,尊重每一名工作人員;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對白,一個眼神,一個提示。反復思量才會提高,不管幹哪一行,歸結到最後都是‘熟能生巧’。”說到這裡,他的話音難得的急促,也許幾十年摸爬滾打驚心動魄,換過來的不過是這平平淡淡的幾個字。

很愛家:蘋果種子到了榴槤園裡還是蘋果

12月底的廈門,突然變天,冷風嗖嗖地刮,觀音山附近比市區的溫度更是低了四五度。達叔穿著棉襖,跟我們聊起了在香港的小兒子。“他小的時候很可憐啊,有哮喘,別的小朋友吃雪糕、糖果,這些好吃的他都不能吃。一吃就整個晚上咳嗽,我們都在家裡給他預備了吸氣管。他後來就很自覺,不能吃的東西一點都不碰,那麼小的孩子,才兩三歲。”後來達叔聽人說了很多偏方,譬如蟲草燉瘦肉湯,“那個東西燉起來很恐怖,看上去就像一條蟲子。但是他好乖,吃了幾年。現在7歲基本就好掉了,然後開始連本帶利地把以前的糖吃回來,哈哈。”

在廈門近兩個月的時間,達叔經常回家吃飯。雖然7歲就離開這裡,他媽媽卻經常回來,在廈門仍然有老房子和許多的親戚朋友。這次達叔來拍戲,媽媽也就順便回來。他除了在酒店或者去拍戲,就是回家吃飯,和親戚朋友們聊天。他的身上有老一輩很傳統的對於家鄉的認同感:“回家了啊,我本來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永遠就都是這裡的人。別說我現在長居在香港,就算以後移民到美國,還不是一樣?一顆蘋果樹的種子,被拿出去栽到榴槤園裡,難道就會變成榴槤?”

好心態:把以前的自己統統丟掉!

“最近十年我和以前很不一樣。以前也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某個角色紅了。現在我覺得,過去的成功和現在的成見,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如果我還總是用演二當家的狀態來演鮑魚佬,你說成嗎?那些造型啊角色啊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我現在和年輕人拍戲從來不會指手畫腳,他們有他們的火花,我也希望自己還有更大的空間。”

花開則敗,他說的是這個道理。

惟一讓他記掛的是以前大家一起拍戲的“誠意”,(說到這裡他加重了口氣),“我們每個人拍戲都很盡力,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什麼經典,只是剛好時間到了,大家的用心就得到了回報。那時候從演員到工作人員,所有人都呈現一份誠意在電影裡面,所以觀眾也能看出來”。

記者手記:

坐在我們面前的達叔,帶著長者的微笑,說話平平穩穩,和螢幕裡的形象全不相干。聊著聊著,讓人恍惚。

幾乎每個80後的心裡都會有《大話西遊》的影子,這個人你更是熟悉無比。從小看他的戲,看到嘴裡的爆米花噴出去老遠;學他說話走路,心裡對他無比親近。在一個灑滿陽光的午後,他坐在對面和你一起喝咖啡,神情和藹,有問必答,態度親近。然而你竟會悵然若失,原來這兩種親近之間,還真的不一樣呵。

那個時代,和你的少年生活一樣,畢竟是遠去了。

2010-01-05 15:08:01 文/《台海》雜誌記者 謝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e1b610100gobj.html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736b6ad8ccf.jpg  , 490x699 px
jpg
Laire Chiang
Laire Chiang   離線
零星
發表於:2016/6/12 19:56

我有時候也會把星爺電影中出現過的元素,加到生活大小事裡面~
所以覺得星爺把李小龍放到自己電影中來玩,也是很合理、很合邏輯的XD


Adeline Teoh
Adeline Teoh   離線
零星
發表於:2016/5/22 23:09

你好^^ 我有个问题想问星迷,不知星迷有没有留意到美人鱼的片头音乐和李小龙精武门的主题曲是一样的。有什么原因吗?还是纯粹是纪念偶像而已??


洪郁翔
洪郁翔   離線
零星
發表於:2016/5/17 20:10

我目前是高二的學生,
小時候最喜歡在61 62 63 64頻道尋找星爺的身影,現在長大了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石斑瑜老師的笑聲,還有星爺的表情包,真的很謝謝興爺給我的童年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5/6 14:29

丁小龍,本名丁文斌,畢業於武術學校國際李小龍特訓總部,目前為李小龍宗師第四代功夫傳人。
 
共演出星爺三部作品。
2004 功夫 Kung Fu Hustle http://周星馳.com/功夫
2009 跳出去 Jump http://周星馳.com/跳出去
2016 美人魚 The Mermaid http://周星馳.com/美人魚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c39e7a0947.jpg  , 960x960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5/4 10:58

2007年12月22日魯豫有約周星馳專訪
現場放映盧正雨《我們的故事》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5/3 17:46

盧正雨:和很多人一樣,我從小就是周星馳先生的粉絲,每一個對我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隨著我有幸參與了周先生的兩部作品,不少人開始議論我堪比國外那位堅持不懈向自己偶像表白,終和偶像發情侶自拍的勵志姐。

對於這些議論,我只能說,嗯是的好吧對沒錯哈哈。

原圖

我現在三十三歲了,創作之路也走了10年,可每當想起關於他的一切,還是像一場夢。

每逢周先生新片上映,都有不少媒體約我採訪這些事。大過年的,大家高興,乾脆就我自己統一寫寫,一個星迷,跟大家分享一次這場美夢。

第一次“見”到周星馳先生,和大家一樣,當然是在少年時代的錄影帶裡,我驚訝的發現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好玩的東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想辦法攢零花錢去租錄影帶回家看,甚至還有預謀的做出租回家捨不得還的可恥行為……當然最後店主會抓到我爸買單。那個時候,看他的電影成了我幾乎每天的必修課,幾個片子重複看了一遍又一遍,成天目不轉睛的盯著螢幕傻笑。被莫名抓住付錢幾次的我的父親終於忍無可忍,總揀我看得最專注的時候,以淩波微步的迅猛速度突然秒關電視,並擋在電視前質問我為什麼要看這種沒有教育意義的片子。為此,我還和他老人家鬧翻離家出走過。

那個時候我心裡應該就已經埋下了一顆種子,想演戲,特別想。當時生活的小鎮大家都沒有專業學習電影的概念,我做著白日夢的心裡就這麼想著,然後考上了一所大學學習一個普通的專業。

原圖

那個時候,時代開始變得不同,傻瓜相機等數碼產品出現了,雖然記憶體很小,但可以錄影!只是每錄幾十秒就要匯出素材。想演戲的我當然只有自己拍自己這一條路可走,於是和幾個大學舍友翻拍了一部電影,之後又自己寫故事自己拍,就這樣竟也拍出了一個又一個短片,然後就上傳到最早的視頻網站“三杯水”。這之後就再沒停下來過,06年大學畢業後我被一個喜歡我作品的新媒體公司聘用到北京,我也開始從單純的嚮往表演,變成了喜歡創作這件事。導演,編劇都讓我很興奮!發誓要大幹一番!然後那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而我繼續漂在北京就那麼四處拍著,我真沒覺得有多苦,因為那種感覺在周星馳的電影中,全是浪漫。

08年,《長江7號》進入宣傳期。周星馳影迷會找到我,請我代表影迷拍一個片子在某訪談節目上播放,我自己也有機會去現場,能看到周星馳!我當時就覺得,來北京真是好,這些對那時的我來說都是不敢想像的事啊!於是立刻如火如荼的準備拍攝,我記得當時離節目錄製只有兩天時間,一分錢經費也沒有,我自己也很窮沒錢拍。幾個熱心善良的朋友免費做幫手幫我完成了拍攝。

原圖

節目錄製到尾聲,我的片子開始放了。看著臺上的周先生,仿佛見到了一個認識了很久的陌生人,我以為自己沒有想像的那麼緊張。最後還得到機會上臺跟他合影,並把自己當時作品集錦的碟片送給他。節目結束後回到家裡,當我再回味細節,卻發現周遭的一切都是空白的,什麼都不記得,只記得他眼神很專注,握手很有力。還記得他誇獎了我的片子,他對大家說:“他拍得很好,謝謝他。”事後有人跟我說,別把誇獎太當真,都是節目流程,我不管的,我非要相信是真的。

2011年,周星馳作品《西遊降魔篇》開機。那時候恰逢我的一些作品在網路上已熱播過幾部,因此副導演找我去試一個角色。接到電話後我坐立不安了好些天,每天都隨時檢查手機的信號和鈴音,生怕錯過下一個電話通知。

後來知道周先生在看到副導給他的資料後,立刻就想起了我,決定讓我去試試參與他現場的劇本創作。


這次見面離上次已經是三年後,而且是第一次見到幕後工作的他。剛到劇組那天,遠遠的看到他虎虎生風的走過來,雖然他頭上戴著和甘十九妹差不多只露眼睛的防曬帽,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氣場。只見一個巨大的氣團朝我越走越近越走越近,來了來了,本來很涼爽的我0.01秒之間就流下了無數鬥大的汗珠。

“周先生,可不可以讓我演一個角色。在您的電影裡演一個死屍也可以。”

“死屍我來演就可以了,這個用不到你們演的。”

然後他就認真的考慮我可以演哪個角色,但因為演員都已基本確定了,只剩下女主角旁邊的“大煞”。

原圖


相信大多數人都想不起那部電影裡有我的出鏡。不用回想了,當時我帶自己的親生母親去影院觀影,滿臉塗黑的大煞出場時我激動的問她有沒有認出我,她一臉茫然並以我從未見過的堅定表情回答:“沒有呀。”……這是後話。但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已是意義非凡。


說回《西遊》,我在橫店開始了三個月的創作。這三個月中,無論是拍攝間隙,吃飯,還是休息日,周先生都在改劇本、想要怎麼拍,除了睡覺沒法開會,其他時間一有空就是開會,完全沒有休息。我一直知道他對待拍電影這件事有多認真,但眼見到還是超出了我的意料。每天開會後我要把和他開會的劇本內容整理出來,第二天一早就給他,工作強度非常大。

說說他在創作上讓我印象深刻,也是得益最深的兩點。

一個就是,無論大家討論出多麼好笑的橋段,只要影響了那段戲故事主線的表達,他都會堅決的刪掉。聽著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對一個喜劇創作者來說,這不是一個好下的決定,也不容易看的那麼清楚。“看清本質,不忘初心。” 他對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還有就是,一有機會他就謙遜的請教每一個人,討論他們關於臺詞和橋段的看法。突然抓住攝影、助理、探班的客人問問題都是家常便飯的事。不斷用各種方法探求接近最好的那個答案。並且他在做這一切的同時,還能完美控制好拍攝進度絕不超期,哇。

原圖

他總是比你努力。但是他還比你聰明。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是周先生創作的影片中,首次沒有自己出演的,但依舊打破無數票房紀錄。雖然沒有看到他出現在大銀幕上,但幕後他指導每一個演員,都是自己一遍遍的親自示範。我也就依然能看到他演戲,這是特別大的殊榮。

因為《西遊》的影響力,上映後有不少公司找我做編劇,我全部謝絕了。因為我這個階段想做的事只有導演和演出自己的作品,於是就在北京繼續拍片子。期間我和周先生也經常見面討論他新片的創意,我們有時在蒼蠅館子吃好吃的美食,有時他會給我們品嘗他收藏的紅酒。

經歷的越多越感覺自己渺小。為了提高自己獨立拍好長片電影的能力,我決定先拍幾個精良的短片。每次和他見面我也會說說自己的創意,他聽到喜歡的想法就會真誠的提出很多意見,給予我很多指點,特別感謝他。記得在那三個短片將要開拍前的幾天我在北京見到他,他拍著我肩膀說:“你還記得我在片場是怎麼做的嗎?就是自己想拍的東西,想要的畫面,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把它拍出來。”我牢記在心,結果就是這三個短片真的成了我目前留下遺憾最少的作品,突破了自己一個新階段。

原圖

2012年到2014年,我一直在進行自己長片的計畫。一方面困難重重,總是自己推翻寫了很久的創意,周而復始;一方面資本開始慢慢青睞影視市場,包括新媒體。因為以前在網劇上取得過一點點成績,許多老夥伴和商業精英都來找我合夥做公司。我拒絕著一切新的工作和片約,同時長片的創作進展也幾乎陷於停滯,很痛苦。這時候周先生又從天而降,邀請我以執行導演和聯合編劇的身份參與創作他的新作《美人魚》。這次有幸參與得更多,能再一次跟在他身邊學習,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清醒,特別好。

《美人魚》拍攝了四個月,場景很多,轉景頻繁。再加上這次我身兼的職位多,與《西遊降魔篇》比起來更加辛苦。周先生討論劇本的強度也又一次超越了他自己……真的,開工固然辛苦,然而休息日的開會更加辛苦。我常想,像他這個年紀的電影人們,是不是也都還會像他一樣這麼認真、專注、精神矍鑠的工作?

但同時他又永遠顯得那麼輕鬆,記得拍攝男女主角吃雞那場戲時,因為劇組包下了整個遊樂場,所有項目都可以隨便玩。收工後,周先生帶著大家玩遍了每個項目,開心的像一個實現童年夢想的小朋友。

偶爾拍攝間隙,童心未泯的他會突然隨手抓兩個工作人員過來要他們比劃功夫一決雌雄,那兩位同事在對決過幾次後仿佛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因為每次都是抓他們兩個。於是在之後拍攝的間隙總想伺機逃跑,但跑到天涯海角都躲不過他的眼睛,又被抓回來繼續一決雌雄……

原圖

《美人魚》是一部美麗的童話,簡單、乾淨、動人。影片剛上映,我總是忍不住去看評論。一旦看到有個別“不好好拍”、“純屬圈錢”之類的言論,我就特別憤怒。一個願意投入所有時間和精力去探尋,只想講好故事的人;一個到了這個年紀還保持著旺盛創作力,只想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再拍幾個好電影的人,那些人到底是哪根筋搭錯了才得出這種結論?不要再傷害這個給幾代人帶來那麼多歡笑的人了好嗎?

寫在篇尾:

對了,已經看過電影的朋友這次應該終於可以無障礙的注意到我出演了一個角色,沒錯就是男主角身邊那個跟班-廖先生,“喝你妹”那位,嗯……周先生親自設計的“賭聖頭”把我頭髮全部扒到了後腦勺,臉也特別大,所以,特別露臉……自己以前演過很多自己的短片,談不上演技但至少很從容。但這次,只要一想到周先生在監視器後面看著我,我就特緊張。在他的調教下,終於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戲份,這次的不同嘗試也讓我對於“演技”有了更深的認識,很寶貴。希望大家喜歡這個角色,也希望以後還能有機會在他電影裡演出,我一定會更加……不緊張!

原圖

《美人魚》殺青時他對我說過,很多事情其實沒那麼複雜,他只是在把最基本的事情盡力做到最好。這句話,解開了我之前的困惑,也明白了化繁為簡。這四個月的再度學習和沉澱,能讓我自己的電影創作之路從容很多。他影響了我太多,對於我來說他的身份也太多,無法概括,但我最記得某次在忙碌的片場偶然不經意轉頭望到遠處的他,就仿佛看到了兒時租回家的錄影帶裡那個少年流著淚在笑,恍若隔世。多謝你,我的偶像-周星馳先生。

盧正雨 2016-02-10 18:37:19 2016年春節 寫于湖南安化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3941040083053097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30ce974d.jpg  , 720x48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31678e56.jpg  , 720x48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31dc0ac3.jpg  , 720x48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46a31dc4.jpg  , 600x40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4772e30d.jpg  , 540x72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48235c1b.jpg  , 479x64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48f129b2.jpg  , 720x405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8749940075.jpg  , 720x405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4/28 12:09

大家還記得《功夫》裡可愛的小啞女嗎?

原圖

飾演小啞女的王仕穎於1995年出生,在當年拍攝《功夫》時才8歲,

原圖
原圖
原圖

不過光陰似箭歲月如梭,2016年的今日,小啞女Fit一聲竟然已經21歲了!

原圖
原圖
原圖

都長那麼大了,快來讓叔叔檢查身體~~~

王仕穎 http://weibo.com/u/1824744400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84be50c.jpg  , 720x72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8ee2f17.jpg  , 720x72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989d99c.jpg  , 720x54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a2b4cb0.jpg  , 720x54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ab5ce8e.jpg  , 720x54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b309a74.jpg  , 720x54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218cbae4e5b.jpg  , 720x540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4/26 10:52

《美人魚》的特效團隊CG動畫分解
原來這些也是動畫!
內容微雷有劇透,請未看過電影的人注意!

VFX Making reel CG vfx company: Macrograph(Korea)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b601865.jpg  , 720x308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bc010b0.jpg  , 720x308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c138766.jpg  , 720x308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c6bd84a.jpg  , 720x308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cc1974c.jpg  , 720x308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1ed7d678ea7.jpg  , 720x308 px
jpg
低等小編
低等小編   離線
一星半
發表於:2016/4/12 10:14

星爺電影《美人魚》在角色裡,有許多海洋生物化作人形的設計!
是由設計公司先提供角色的造型設計,再由導演依劇情考量及實際表演的呈現,來決定是否採用,

所以最初的設計手搞,是有許多角色是未被採用的,
以下就分享幾張《美人魚》未採用角色設計手稿給大家~

原圖

原圖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0c58df8190d.jpg  , 960x960 px
jpg
馳星周F-HaseSeisyu-03
9527_570c58ed90356.jpg  , 960x960 px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