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星周星馳主演的「功夫」在台大賣,其颳起的旋風,
甚至有資深影人以「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狂潮再現來形容,
實是華語影壇數十年來的難得盛況。
眼見影迷如此捧「功夫」的場,有人對周星馳感到羨慕,
有人樂觀認為整個國片市場將因此全面復甦,但真是如此嗎?
就以周星馳來說好了,他在1992年主演了「威龍闖天關」,
營造出影壇特有的無厘頭喜劇風格後,前景一片大好,
但隨著香港電影公司一窩風的跟拍,
再加上周星馳本身也未細挑劇本的情況下,
沒幾年的功夫周星馳就從雲端跌落谷底,
且有不少人嚴苛的批判其作品「低級」。
面對事業的瓶頸,周星馳沉潛了近兩年的時間,不再隨便接戲,
全心投入「少林足球」的拍攝,終在2001年重出江湖,
而當「少林足球」有了好口碑與好票房後,周星馳依舊「忍得住寂寞」,
婉拒了所有捧著大把銀子、欲搶短線的片商,
再以三年的時間投注在「功夫」這一部電影身上。
所以看到「功夫」的成功,實不需對周星馳眼紅,
因「星爺」近幾年的作風已徹底改變,早已不是搶錢一族,
在影壇是少數「堅持創作理想而耐得住寂寞」的影人,這也是他成功之道。
周星馳已說得很清楚,他不會再濫拍片,就算「功夫」如此大賣,
他仍會很謹慎的思考下一部戲要如何拍,因他心裡清楚,
只要為了眼前近利而濫拍戲,立刻會再次跌落谷底。
至於國片市場會因此而復甦嗎?這得看未來的國片是否都有一定的製作水準,
且得不斷的創新更多元的題材,否則還是無法和好萊塢電影相抗衡。
就以本土國片來說,目前一般的電影工作者在「怕賠」的心態下,
多要得到新聞局的輔導金才敢動,就算相對投資,
了不起成本不過兩、三千萬台幣,而這就已經算是「大片」,
但其後製品質還是有一定的限制,更遑論其他中、小型的電影了。
再者,或許受限於成本,國內電影題材與格局一直有著局限性,
始終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打轉,在「愈玩愈小」的情況下,
別說要跨進國際市場,就是全面性的開拓國內市場都困難重重。
「功夫」的成功,不知能否給國內電影圈、以及主導電影業務的新聞局,
某些新的啟發!
【聯合新聞網 記者唐在揚/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