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十大行銷個案<資料來源:廣告雜誌165期>
《功夫》果然是真功夫
台灣首映票房破紀錄 周星馳效應持續發燒
2004年12月24日,耶誕夜當天,由周星馳所主演的《功夫》,正式在台灣上映。首映當天的票房,光是台北市,就有1千萬人觀賞,創造新台幣1500萬元的票房佳績,至1月16日止,台北市共有新台幣1億4000萬元的票房成績,全台則是新台幣2億8000萬元左右。而周星馳本人也來台宣傳並召開記者會,報導的媒體不計其數,引起的連環效應更是驚人!
|文/陳瑩真|
自從<功夫>在台正式上映以來,關於影片與周星馳的效應正不斷蔓延。不只是星迷,也有許多原本非星迷的觀眾排隊買票觀看功夫,上映當天台北市就達到新台幣1500萬元的票房成績,並在上映起2天半的時間在台北市創下新台幣6000萬元的好成績,比起2004年中蜘<蛛人2>以4天半達到新台幣6000萬元的成績,整整快了一倍。周星馳本人的魅力和才華,紛紛占據各大媒體版面與新聞頭條,創造驚人的媒體效益。
從開拍就話題不斷
曝光從未間斷
當初,傳出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將投資<功夫>一片時,即相當受到媒體注目。哥倫比亞的投資,不僅代表資金的充裕,也是相當看好周星馳擁有進軍好萊塢的實力。加上從<少林足球>到<功夫>,整整3年多的時間,除了忠實的影迷,連媒體都持續關心周星馳的拍片計畫,所以從開拍的消息傳出到上映,功夫的消息一直受到媒體青睞,持續曝光。
不過,在電影上映之前,事前的行銷鋪陳和話題創造也很重要。負責台灣行銷的博偉電影行銷經理休卜康表示,早在2004年7月,就推出預告片<足球篇>,並利用公司的資源,接在<蛛蜘人2>的前面。<足球篇>有趣的是周星馳本人並沒有露臉,但足球的確可以讓人聯想<少林足球>一片,藉以讓觀眾期待<功夫>的上映。其後接著推出<洋蔥大嬸篇>、<公車四眼仔篇>、以及最後的<終極功夫篇>,分別於9月、10月和11月推出,不停提醒觀眾並給予期待。
除了預告片,博偉並在戲院製作周星馳的人型立牌、捷運燈箱、在戲院的製作物、聖誕卡片、公車看板。不過最有趣的莫過於是將西門町的武昌電影街布置4道寫著「豬籠城寨」的拱門,相當具有喜感,也使西門町充滿濃厚的「周星馳風格」。12月,適逢選舉,博偉也在平面廣告刊登「一人一票,送周星馳進好萊塢」的標語,的確成功喚起國人對華語片的支持。
至於在媒體的公關操作上,從首張電影海報曝光就成為影劇版頭條,直到多倫多影展、東京影展、第2款的電影海報、電影劇照、香港媒體會、到周星馳到台灣的造勢活動,都不停製造新聞話題。連記者會都選在與電影場景相似的中山堂舉辦,當天媒體就有200人到場。首映地點則是西門町紅樓,以貼近電影風格。
這一切的造勢活動。終於在周星馳來台時達到高峰,博偉表示,他們並未特別在電視新聞操作公關,所有關於周星馳的電視新聞,很多都是由記者自行發掘議題報導,全球知名雜誌<TIME>(時代雜誌)也曾報導周星馳,周星馳的高曝光率的確在媒體掀起一股旋風,預估創造新台幣幾千萬的媒體效益。
泡麵、汽水也可以看到周星馳
除了廣告片與製作物,博偉並與中華電信圖鈴下載、阿Q桶麵、蘋果西打、華南轉運卡、全家便利商店、中華網龍、巨圖影音合作,推出印有周星馳肖像的泡麵與汽水等,供影迷收藏。另外並有出版社出版周星馳的相關書籍,也間接炒熱<功夫>的話題性。
余卜康回憶,當時在<功夫>上映前洽談合作中,曾有人因為刻板印象而有所遲疑,因為<功夫>一片是由小人物出發,抱持著「只要用心,成果就會被看到」的理念,所以一開始的海報或製作物設計都偏向小人物的楚楚可憐,難以打動廠商,所以必須花比較多時間溝通,事實證明<功夫>的熱賣也同時帶動周邊商品,成果不錯。
另外,博偉在台北捷運地下街推出捷運展覽,並與香港旅遊局合作,以周星馳系列電影提供影迷香港旅遊景點的參考。這一連串的行銷活動可說是將<功夫>的特點發揮淋漓盡致,並傳達給影迷。
不過余卜康認為,再多的行銷活動,也都只是點綴產品的工具。<功夫>一片的確是兼顧笑點與意涵的電影,並且充分表達周星馳的才華與幽默,描寫小人物的電影特色,也最能引起共鳴,再與行銷活動相結合,票房馬上見得顯著的成效!而周星馳與<功夫>,的確是個人魅力與產品的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