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evan   Offline
半星
Posted on: 2005/1/12 13:44

『電影』功夫
  by 藍志翔 2005-01-10

◎周星馳時代正式來臨。

從李小龍以降,成功走出東亞,打入好萊塢的華人電影工作者,還包括成龍、周潤發、李連杰、吳宇森及李安…等;不過,在這個時刻(ON THIS MOMENT)
尤其是在功夫上映,在華語世界創造佳績後,我想,沒有人會否認,周星馳時代已經來臨。

而功夫這部電影,片裏片外,都在宣告這一件事。從開場的街頭地痞大鬧警察局,到斧頭幫老大的漂亮地解決這些流氓,坐為戲院的觀影者,已經折服於幫派老大(琛哥)的槍法之下;沒有料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在大雜院中,還有身藏不露的三大高手,除此之下,二位彈琴者、神雕俠侶、火雲邪神等等,一一出場,星爺,這名天賦異稟,習武奇才,也在觀影者的引領企盼下,以眾星拱月的姿態,展露功夫,技驚全場。

是的,他就是星爺,他就是巨星。江山代有人才出,長江後浪推前浪,簡單地十四個字,可以為這部電影下註腳。就像電影中所描述的,不論你的功夫多高,不論你在武林中,打敗多少高手,總是會有另一個高手,等著打敗你。而影壇也一樣,就算李小龍成就再高,畢竟已經過去,而成龍、周潤發,雖然曾風靡東亞市場並進軍好萊塢,但這幾年的作品卻已經漸漸式微;而周星馳,正以?掃千軍萬馬之勢,襲捲大陸、香港及台灣市場(功夫極有可能打破台灣電影票房紀錄),而在美商哥倫比片公司的加持下,相信可以成功進軍美國市場,在好萊塢站穩一席之地。

不過,周星馳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巨星的。他也曾有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只在電影中跑龍套,演出不重要的角色,也曾在電視台中,主持兒童節目。就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周星馳也曾夢想學習一身好本領,但,終究成空,只好在街頭鬼混;但,毛毛蟲最後還是要變成蝴蝶的,當他破繭而出時,大家只看到美麗的蝴蝶,翩翩飛舞,卻忘記了,曾在地下慢慢爬行的毛毛蟲。

周星馳也知道,這樣的成就並不是偶然,個人的努力與天賦外,還要靠機運;就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有沒有碰到貴人,有沒有人替他打通任督二脈,有沒有遇到伯樂,都是關鍵;也就是說,就算萬事具備,如果沒有東風,也是枉然。

周星馳並沒有被這些成就,衝昏了頭。在片中,雖然他擁有絕世武功,不過,他卻願意回到心中最深的渴望,那隻棒棒糖,與初戀的情懷。在現實情境中,他也沒有強出頭,整部片子,戲份平均,並不突顯他個人,尊重老人(好幾個演員都是華語片的資深前輩),還提攜後進。

現在正在浪頭上的周星馳,也深知後浪來勢洶洶,在片中,安排另一個老乞向年幼的小男兒兜售武功祕芨,雖然觀影者都相信,這只是一個騙局;但仔細想想,這和所謂的星探,在街頭上尋星又有什麼不同?也許所謂的星探是騙子,但,也許就成就了一個大明星,誰知道呢?周星馳在博君一燦的同時,也幽了現在影壇一默。

總之,功夫全片有強烈的周星馳風格,編導演一人包辦,雖然有人認為,特效凌駕無厘頭,不過,不可否認,全片還是看周星馳一個人表演,而且,觀眾接受度並沒有受到影響(由票房與全場觀眾哄堂大笑可知);而如果把電影和周星馳個人在影壇的位置做一個比較,會有更多的觀影樂趣。

◎向華語武俠世界致敬。

華人有個文化傳統,就是武俠世界。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或多或少,都曾看過武俠小說,武俠電影更一直是華人電影主流片型;而華人電影,成功打入好萊塢,不可否認,幾乎都是靠「武俠」立功;武俠,在華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不言可知。

有人說,功夫有其他賣座電影的影子,有抄襲之嫌。說抄襲,我認為太沈重,我寧可用「follow」、「致敬」,來形容;如果說說得更「膨風」點,我覺得用「總結」也不為過,功夫是華語武俠世界的總結。

不可否認,在華人世界裏,也許是受到小說、電影或電視的影響,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曾夢想自己就是大俠,行俠仗義,行走江湖,兒女情長。在電影中的周星馳,就是這樣,他很「幸運」,巧遇「異人」,給了他一本「武功祕芨」,讓他踏進武林;之後又有奇遇,打通任督二脈,練成絕世武功…。這不都是最經典的武俠小說架構嗎?

在臥虎藏龍之後,我以為,很難再有武俠片可以超越了;事實也如此,不論張藝謀的英雄,或十面埋伏,一般評價都不好(我個人是認為很糟)。臥虎藏龍,成功地把華人武俠世界,介紹給全世界的觀眾,並替武俠定義;而片中的各種招式,草上飛、飛簷走壁等,更是讓我大開眼界。

就這個脈絡來說,功夫的確沒有超越臥虎藏龍,不過,功夫另闢蹊徑,卓然有成。透過周星馳的詮釋,武俠世界有另一個風景,回歸平民百姓,也許一個種稻的大嬸,就讓你刮目相看,而曾經縱橫武林世界的高手們,也許都有沈重的包袱,並不像外界想像的大俠一般行俠仗義,俠對他們來說,就只是生活,茶米油鹽。

過去周星馳,就曾在不同作品中,向他的偶像李小龍致敬(如新精武門),而這次周星馳,則是發揮到極致。片尾造型,就是李小龍的翻版,而打擊惡勢力,替小市民說話,也一直是李小龍作品的主軸,這次,則變成周星馳改頭換面後的英雄形象。

而「如來神掌」、「火雲邪神」、「楊過、小龍女」、「蛤蟆功」…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武俠世界術語;這些人物,這些招式,可以說是華人武俠世界的共同言語。有人說是抄襲,但,周星馳用得巧妙,還引發笑料(你印象中的楊過與小龍女,應該是男的帥,女的美,可是...);而片尾如來神掌大戰蛤蟆功,讓二個看似完全無關的世界(華人武俠作者各自創作一個世界,彼此互不隸屬),巧妙結合,而不唐突,你能說,不是星爺的才華嗎?一個作品,是不是抄襲,就看創作者,有沒有加入新的創意與想法,重炒舊題材,沒有關係,重點是有沒有新意;說抄襲太沈重,我個人認為,致敬,總結,比較符合事實。

除此之外,片中還大量啟用過去當紅的武打明星,有曾和李小龍、成龍並稱三小龍的梁小龍(火雲邪神)、成龍的師兄姐,七小福之一的元華(神雕俠侶之楊過)與元秋(神雕俠侶之小龍女);三名資深前輩,都是過去武俠電影的中堅份子,在睽違影壇多年後,才又重返銀幕。趙志凌(裁縫)、董志華(油炸鬼),二人的演出,也不能不提,而他們也是香港武俠片重要支柱。這些前輩的演出,除了讓全片增色不少,也符合全片的主旨,向武俠電影致敬。

老幹外,新秀也不能不提,有少林武僧行宇(吐哩強)、林子聰(周星馳的跟班)還有陳國坤(斧頭幫老大),三人各司其職,各有表現。老幹加新枝,周星馳除了向過去的武俠電影致敬外,還展現未來,就像片尾的小男孩,誰說,下一世代的新星,不就是這名小男孩呢?

◎為小人物發聲。

周星馳的電影,吸引觀眾目光的原因,除了無厘頭的笑料外,為小人物發聲,更是一個關鍵。過去的九品芝麻官,甚至整人系列等,都替一般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小市民,找到情緒的出口,而貼近底層生活的用詞,雖然被認為不入流,卻也是直接反應一般民眾的心聲,獲得認同。

這次的功夫也是。大雜院,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物,人人都有背景,都有故事。大家都只是求一口飯吃,求個溫飽,我不犯人,人不犯我。不過,就有那種地痞流氓,打亂大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可是小市民能怎麼辦?除了手抱著頭,蹲在地上,任憑宰割,又能如何?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很多時候,講道理並沒有用,比拳頭還比較實際;而敢怒不敢言,更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周星馳,用同理心,建構一群小市民的故事,坐在戲院中的觀影者,跟著這群市民一起呼吸,大家都希望壞人被打敗,而當周星馳戰勝火雲邪神時,戲院中也響起一片叫好聲,因為,大家都找到認同,心中的「公理正義」都獲得寄託。

這就是周星馳聰明的地方。透過電影情節的安排,他創造和大家類似的◎情境,並利用故事的推演,抒發觀影者生活中的不平,更因為結局的大快人心,讓觀影者相信,自己有一天,也會和主角一樣的幸運,所有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

不過,在周星馳創造情境的同時,也犯了不夠嚴謹的錯誤。包括,男主角對於是非善惡的抉擇,過於牽強。因為小時候的打擊,讓他決定變成壞人,還情可緣,但,在最後火雲邪神與神雕俠侶決戰時,為什麼要突然由邪轉正,似乎需要更多的解釋。

除此之外,周星馳最擅長的無厘頭表演方式,這次的篇幅不像過去這麼多,是可惜,也是可喜的地方。可惜的是,讓習慣周星馳表演方式的觀眾有些失望,可喜的則是,周星馳逐漸走出固定的表演方式,嘗試以不同的方法詮釋角色,表演還算有層次,就觀眾的反應來看,整體來說,還算成功。

也有人批評,功夫的特效場面太多,讓周星馳的發揮空間變少。基本上,這和無厘頭是相同的道理;周星馳不願再重覆過去相同的表演方式,於是開創新的途徑,對傳統的周星馳迷來說,或許失去原汁原味的周星馳;不過,我認為,特效加上無厘頭,不但開創新的局面,也讓功夫更有可看性。

比較令人失望的是,女主角的安排,似乎有些多餘。周星馳原本希望透過這個角色,表達男主角純真的一面,只是,一定要由「女主角」來擔任嗎?一段回憶,一個故事,都可以,為什麼男主角最後一定要與回憶相逢,而且,還產生情愫,我不禁懷疑,是不是又中了所謂「圓滿大結局」的毒?

◎功夫能,國片能不能?

功夫在台票房,一路?高,估計可能會破台灣電影票房紀錄。身為一部美商投資的港片,在台灣引起如此廣大的迴響,對照國片近年來的低迷,有人開始問,功夫能,國片能不能?

其實答案很簡單,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事實上,國片,正處於不為也的窘境中。也許你會問,誰拍片不希望票房好,誰不希望受到歡迎呢?怎麼可能是不為呢?仔細檢視國片的作為,你就會同意,是不為也。

首先,國片的拍片規模。我不是說,小成本小製片,就一定沒有辦法吸引大批的觀眾,事實上,「小兵立大功」的例子,所在多有。只是,現在國片的片商,拍片「企圖心」太小,幾乎都以「輔導金」為範本,拍片先求回本,要回本就乖乖地照著輔導金的規矩來,於是,創造一批批,同質性高,無法貼近民眾的電影,最後結果,不想可知。

承上,國片的第二項困境就是,創意不足。也許是「輔導金」制度所害,國片,幾乎淪為政令宣導,不敢,也不能有太多的批判,只反應一部份的社會現實;加上沒有創意的編導,國片,最後只淪為新聞局的附庸。(我忍不住要批評由新聞局長林佳龍親自擔綱,支持國片的廣告-追求國片安娜的方法,整支廣告邏輯,反應國片只是新聞局的禁臠)

第三點又和第二點,息息相關,就是,國片,距離民眾生活太遠。不論是電影、小說、或歌曲,要能感動人,就是和生活有連結;看了一部讓你想起初戀的電影,聽了一首讓你想起母愛的歌,或是,看了一本讓你想起師恩如山的小說,因為有了連結,才讓你感動。不過,國片的題材,無法和民眾產生連結,自然沒有感動,沒有感動,最後就是,沒、人、看。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包括市場機制、投資環境、技術水準、明星光芒等等;不過,基本上,前三點如果沒有做到,根本不必談後面這幾點。而電影環境是優還是劣,每個因素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國片,不只是缺少其中幾項,而是整體環境低落,每況愈下,惡性循環。

但反觀功夫;拍片規模,我想不必多提;而周星馳結合無厘頭與特效,有傳承更有新意,故事情節反應底層民意,加上周星馳多年來累積的拍片經驗、班底,編、導、演成熟穩定,多年來也培養固定的觀影群眾;功夫受到歡迎,自然不在話下,也是周星馳多年努力的成果。

再回頭看國片,相關條件都不如人,如何期待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呢?我的建議是,新聞局應廢除輔導金制度。但廢除不等於不鼓勵拍片,而是改變鼓勵的方向;應揚而改以建立合理的製片環境,由市場面著手,例如鼓勵投資拍片,訂制一定的免稅額度,讓資金願意投入市場,並輔以限制國、外片播放場次比例等方式,活絡市場。要知道,現今的輔導金制度,只是鼓勵官方認定的好劇本、好導演,但,官方認定,可能只是限制創作,讓國片走入死胡同。




--------------------------------------------------------------------------------------------------
上面文章是從火行者影評小站上轉載~~
寫的不錯唷~~~


#2F
小強
小強   Offline
一星半
Posted on: 2005/1/12 15:18

Quote:

『電影』功夫
  by 藍志翔 2005-01-10



而是改變鼓勵的方向;應揚而改以建立合理的製片環境,由市場面著手,例如鼓勵投資拍片,訂制一定的免稅額度,讓資金願意投入市場,



--------------------------------------------------------------------------------------------------
上面文章是從火行者影評小站上轉載~~
寫的不錯唷~~~

這影評大家都有一套說法
但看完有一句非常棒!!!

訂制一定的免稅額度,讓資金願意投入市場,

這真是太有見地了.....

免~~~稅~~~ 或 減稅或者避稅到電影工業上
這樣大老闆門就會為了想逃稅..不要講那麼難聽.
說避稅好了.就將稅金一小部份轉到電影工業上 .
如電影公司開放股票阿等等 ....這或許可以擴大資金
而不是只有新聞局的區區幾百萬....




#3F
二星
Posted on: 2005/1/12 22:57

感謝evan轉貼 !!
星爺最棒啦!!


Like or Share ?


Browsing this Thread:  1Anonymous U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