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
yyb
yyb   Offline
星迷中的可憐蟲
Posted on: 2011/12/8 22:50

Original Image

  當李東陽、李夢陽在文壇各領風騷的時候,江蘇吳縣的一個年輕人正在收拾行李,準備上京趕考,博取功名,雖然他並沒有成功,但他的名聲卻勝過了同時代的所有人,他的名字最終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驕傲,並傳揚千古,流芳百世。

  這個人叫唐寅,字伯虎。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奇特的人,他們似乎不需要懸樑刺股、鑿壁借光就能學富五車、縱橫古今,唐寅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唐寅是一個天才,從小時候起,周圍的人就這樣形容他,他確實很聰明,讀書悟性很高,似乎做什麼事情都不必付出太多努力,而眾人的誇耀使得到後來連他自己也信以為真,便不再上學,整日飲酒作樂,連考取功名做官也不放在眼裏。
  在這位天才即將被荒廢的關鍵時刻,他的朋友祝枝山前來拜訪他,承認了他的天分,卻也告訴他,若無十年寒窗,妄想金榜題名。

  祝枝山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雖然他自己淡泊功名,卻真心期望他的朋友唐伯虎能夠幹出一番事業。
  唐伯虎聽從了他的勸告,謝絕了來客,閉門苦讀,終悟學業之道。

  弘治十一年(1498),南京應天府舉行鄉試,十八歲的唐伯虎準備參加這次考試,考試前,他聚集了平生關係最好的三個朋友一起吃飯,在這次酒宴上,成竹在胸的他放出狂言:

  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但他的三個朋友卻沒有絲毫異議,因為他們知道,眼前的這個人有說這句話的資格。
  參加唐寅酒宴的這三位朋友分別是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他們四人被合稱為“吳中四才子”,也有人稱他們為江南四大才子。

  事實證明,唐寅沒有吹牛,在這次的鄉試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為應天府的解元。可能是他的文章寫得實在太好,當時的主考官梁儲還特意把卷子留下,給了另一個人看。但他不會想到,自己的這一舉動將給後來發生的事情布下重重疑團。
  看卷子的人就是程敏政,他和唐寅一樣,小時候也是個神童,後來做了李賢的女婿,平步青雲,他看過卷子後也十分欣賞,並在心中牢牢地記下了唐寅這個名字。

  不久之後,他們將在京城相聚,因為第二年,唐寅即將面對的主考官就是程敏政。
  弘治十二年(1499),唐寅準備進京趕考,當時的他已經名動天下,所有的人都認為,在前方等待著這個年輕人的將是無比壯麗的錦繡前程。

  唐寅也毫不掩飾他的得意,他的目標已不再是考中一個小小的進士,他將挑戰自古以來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
  他已經成為瞭解元,以他的才學,會元和狀元絕不是遙不可及的,如果一切順利,他將成為繼商輅之後的又一個傳奇!
  信心十足的唐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途,他將在那裏獲取屬於自己的榮譽。

  可是唐寅兄,命運有時候是十分殘酷的。
  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唐寅遇見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徐經。

  徐經,江陰人,是唐寅的同科舉人,他在趕考途中與唐寅偶遇,此時的唐寅已經是偶像級的人物,徐經對他十分崇拜,當即表示願意報銷唐寅的所有路上費用,只求能夠與偶像同行。

  白吃白住誰不幹?唐寅答應了。

  徐經這個人並不出名,他雖不是才子,卻是財子,家裏有的是錢。才財不分家,這兩個人就這麼一路逍遙快活到了京城。
  進京之後,兩人開始了各自的忙碌,從他們進京到開考之間的這段時間,是一個空白,而事情正是從這裏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唐寅註定到哪里都是明星人物,他在萬眾矚目之下進了考場,然後帶著輕鬆的微笑離開。和他同樣信心十足離開考場的,還有徐經。

Original Image

  從考完的那一天起,唐寅就開始為最後的殿試做準備,因為考卷中的一道題目讓他相信,自己考上進士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不過是名次前後不同罷了。
  可不久之後,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唐寅落榜了!
  還沒等唐寅從驚詫中反應過來,手持鐐銬的差役就來到了他的面前,把他當作犯人關進了大獄。

  金榜題名的夢還沒有作醒,卻突然被一悶棍打醒成了階下囚,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唐寅所不知道的是,這次倒楣的並不只他一個人,他的同期獄友還有徐經和程敏政。他們的入獄罪名是合謀作弊。
  唐寅的人生悲劇就是從這裏開始的,而罪魁禍首就是考卷中的那一道題目。

  在這一年的考試中,考官出了一道讓人十分費解的題目,據說當年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沒能找到題目的出處,還有人只好交了白卷,只有兩份卷子寫出了完美的答案。
  主考官程敏政當即表示,他將在這兩個考生中選出今科的會元。
  這兩份卷子的作者一個是唐伯虎,另一個就是徐經。

  其實事情到了這裏,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答出來了說明你有本事,誰也說不了什麼,可事情壞就壞在唐伯虎的那張嘴上。
  這位仁兄考完之後參加宴會,估計是喝多了,又被人捧了兩句,愛發狂言的老毛病又犯了,當時大家正在猜誰能夠奪得會元,唐伯虎意氣風發之下說出了一句話:

  “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

  唐寅兄,你的好運到此為止了。

  所有人都聽到了這句話,很多人沒有在意,但更多的人卻把它記在了心裏。
  這是一句讓唐寅追悔終身的話,因為它出現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首先這裏不是吳縣,說話對象也不是他的朋友祝枝山、文征明,而是他的對手和敵人。
  更為重要的是,當唐寅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此次考試的成績單還沒發下來(放榜)。

  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當年的考生們對考試名次是十分關注的,由於進士錄取率太低,即使是才華橫溢,名滿天下,也萬萬不敢說自己一定能夠考上,更何況是考第一名?
  你唐寅雖有才學,也自信得過了頭吧!

  所以當酒宴上的唐寅還在眉飛色舞的時候,無數沉默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這個人的自信裏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告黑狀從來都是讀書人的專長,很快就有人向政府反映這一情況,主考官們不敢怠慢,立刻彙報了李東陽。李東陽到底經驗豐富,當時就已估計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馬上報告了皇帝陛下。

  朱祐鏜當即下令核查試卷,事實果然如傳言那樣,唐寅確實是今科會元的不二人選。而選定唐寅的人正是程敏政。
  事態嚴重了,成績單還沒有發佈,你唐寅怎麼就能提前預知呢?當年那個時候,特異功能似乎還不能成為這一問題的答案。

  此時這件事情已經傳得滿城風雨,整日探頭探腦的言官們也不失時機跳了出來,政治嗅覺敏銳的給事中華眽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程敏政,認為他事先出賣了考題,因此唐伯虎和徐經兩人才能答出考題高中。
  華眽這一狀告得實在太狠,本來李東陽還想拉兄弟一把,讓徐經和唐伯虎回家三年之後再考,把這件事壓下去,可是這樣一來,事情就搞成了政治陰謀、考場黑幕,只好公事公辦,把這三位仁兄一骨腦抓了進來。

  經過審理,案件內部判決如下:

  禮部右侍郎程敏政:合謀作弊查無實據,但其僕人確系出賣考題給徐經,失察行為成立,結論:勒令退休。

  江陰舉人徐經:購買考題查實,作弊行為成立,結論: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吳縣舉人唐寅: ……,結論: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當然了,這些都是內部結論,除處罰結果外,具體情況並未向社會公開。
  對了,還漏了一個:

  給事中華眽:胡亂告狀,所言不實,結論:貶官。


我愛星星至深,無懼於黑暗。
#2F
yyb
yyb   Offline
星迷中的可憐蟲
Posted on: 2011/12/8 22:52

Original Image

  事實的真相

  情況大概就是這樣,徐經買了考題,程敏政的僕人賣了考題,程敏政負領導責任,而本著黑鍋人人有份的原則,唐寅算是連坐。
  這是一起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案情十分複雜,各種史料都有記載,眾說紛紜,難分真偽,但只要我們以客觀的態度仔細分析案件細節,抽絲剝繭逐步深入,就會發現這起案件實際上——比想像中更為複雜!

  事實上,這起所謂的科場舞弊案歷經幾百年,不但沒弄明白,反而越來越糊塗,成了不折不扣的懸案。
  此案到底複雜在哪里,我來演示一下,目前我們要尋找的答案共有兩三個:1、徐經是否買了考題作弊?2、唐寅是否參與了作弊?3、程敏政是否知情?

  要找到答案,我們必須回到案件的起點,此案的起因就是那道難倒天下才子的題目,遺憾的是,我也沒有看到過那道題,不過這並不重要,像我這樣連三字經都背不全的廢材,即使事先知道題目估計也要交白卷。
  但我們從中可以知道關鍵的一點:這是一道超級難題,天下沒有幾個人能做出來。

  那麼徐經和唐寅能做出來嗎?

  只要考量一下這二位仁兄的實力,就能夠得出如下結論:
  唐寅是比較可能做出來的,徐經是比較不可能做出來的。

  唐寅是全國知名的才子,學習成績優秀,是公認的優等生,就好比拿到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高中生,要進北大清華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徐經雖然是個土財主,也考中了舉人,在全國範圍內不過是個無名小卒,指望他的腦筋開竅,智商突然爆發,那是不現實的。

  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徐經很有可能確實買了考題。
  第二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認為不是個問題,以唐寅的實力,還需要作弊嗎?
  其實我也這樣認為,但分析後就會發現,具體情況並非那麼簡單。

  一年前,南京主考官梁儲把唐寅的卷子交給了程敏政,之所以前面專門提到這件事情,是因為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極有可能蘊含著一種特殊的含義——潛規則。
  而這種潛規則有一個特定的稱謂——約定門生。

  在明代,如果要評選最令人羡慕的官職,答案並不是尚書、侍郎,而是考官。今天的考官們主要工作是不過在教室裏來回巡視監考,然後拿點監考費走人,可在當時,這實在是個搶破頭的位置。
  原因很簡單,所有由這位考官點中的考生都將成為他的門生。

  明代的官場網路大致由兩種關係組成,一種是同學(同年),另一種是師生(門生),官場風雲變幻莫測,新陳代謝速度很快,今天還是正部級,鬼知道明天是不是就到閻王那兒報到了。要想長盛不衰,就得搞好關係。
  如果你混得不好,那也不要緊,只要混到個考官,點中幾個人才,到考試結束,你就是這幾個人的座師了,這幾位考中的兄弟就得到你家拜碼頭,先說幾句廢話,談幾句天氣,最後亮底牌:從今以後,俺們就是您的人的,多多關照吧。

  你也得客氣客氣,說幾句話,比如什麼同舟共濟,同吃一碗飯,同穿一套褲子等等等等,然後表明態度:今後就由老夫罩著你們,放心吧。
  有一句時髦的詞可以形容這一場景——雙贏。

  新官根基不穩,先要摸清楚行情,找個靠山接著往上爬,老官也要建立自己的關係網,抓幾個新人,將來就算出了事還有個指望,實在不行也能拉幾個墊背的一起上路。要知道,在官場裏,養兒子是不能防老的,想要安安心心地活著退休,只能靠門生。
  這就是所謂的門生體制,而這一體制有時會出現一種特例——約定門生。

  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現象,因為在科舉前,可能會出現某位名震全國的天才,大家都認為這個人將來一定能夠飛黃騰達。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考官就會私下與這位考生聯繫,透露題目給他,互相約為師生,這樣無論將來是誰點中了此人的卷子,都不會影響事先已經確定的關係。
  這是一種風險很大的交易,所以考官們輕易不敢冒這個險,只有當真正眾望所歸的人出現時,這筆買賣才有可能成交。

  介紹完背景,再來看看關鍵問題:唐寅和程敏政之間有這種關係嗎?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是其中卻仍然有蛛絲馬跡可循。

  首先,程敏政已經在這兩份卷子裏選定了會元,而唐寅則在外面發話,說自己就是會元。更為關鍵的一點在於,當時所有的卷子都是密封的!也就是說按照規定,即使是程敏政本人,也不會知道他選中的會元到底是誰。
  所以這個疑問最終只能指向兩個可能:

  一、唐寅做出了那道題,並且認為別人做不出來,因而口出狂言,不幸命中。
  二、程敏政事先與唐寅會面,並給了他考試的題目。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大家自己做主吧。

  注:不要問我,題目雖然是我出的,但我沒有標準答案。

  不管有多複雜,這件案子總結結案了,案中的兩個倒楣鬼和一個幸運兒就此各奔東西。
  倒楣的是程敏政和唐寅,一個好好的考官,三品大員,被迫拿了養老金退休回家。另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閉著眼睛寫也能中進士的人,得了個不得為官的處分。
  而那個幸運兒就是徐經,這位仁兄雖然也背了個處分,卻實在是個走運的人。同志們要知道,今天高考考場上作弊被抓到,最嚴重的結果也就是成績作廢,回家待考。可在明代,這事可就大了去了,作弊的處罰一般是充軍,若情節嚴重,沒准還要殺頭。

  事情到這裏就算結了,程敏政被這個黑鍋砸得七竅冒煙,回家不久就去世了,唐寅一聲歎息之後,對前途心灰意冷,四處逛妓院,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而徐經功虧一簣,對科舉也是恨之入骨,回家就開始燒四書五經,還告誡他的子孫,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一句屁話,還不如學點有用的好。
  他的家教收到了良好效果,八十八年後,他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出世,取名徐振之,此人不愛讀書,只喜歡旅遊,別號徐霞客。

  一番折騰下來,大明王朝少了兩個官僚,卻多了一個浪蕩才子和一個地理學家,倒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說到這裏,差點又漏了一個人,還是那位告狀的給事中華眽,他也名留青史了,後來有人根據傳說寫了一出廣為流傳的戲,此戲俗名《三笑》,又稱《唐伯虎點秋香》,由於這位仁兄當年多管閒事,編劇為了調侃他,便以他為原型創作了華太師這個經典角色,不但硬塞給他幾個傻兒子,還安排唐伯虎拐走了他府裏最漂亮的丫環,也算是給伯虎兄報了仇。

Original Image

  這場文壇風雲最終還是平息了,可已經倒楣到家的唐伯虎不會想到,他的厄運才剛剛開始,更大的麻煩還在未來的路上等待著他。
  二十年前,唐伯虎上京趕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好歹出了獄,他本想振作精神,回家過點平靜的日子。可當他返鄉後,才發現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預料。
  原先笑臉相迎的鄉親已經換了面孔,除了藐視還是藐視,他的書童下人也不再崇敬他,有時竟然還敢反客為主,大聲訓斥他。他的老婆非但不體諒他,還時常惡語相向。
  更讓他痛苦的是,連在家門口看門的旺財看見他也是汪汪大叫,追著他來咬。
  這並非玩笑,以上描述出自唐伯虎給朋友的書信,每一個字都是殘酷的事實。

  在殘酷的事實面前,唐伯虎徹底絕望了,他不再相信聖賢之言,也不再寒窗苦讀,他已經失去了做官的資格,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從千尺高臺跌落下來,遭受無盡的歧視和侮辱,從此他沒有夢想,沒有追求,他只需要一樣東西——醉生夢死的快樂。
  從此他開始在全國多個地方的著名妓院流竄,由於他文采出眾,迷倒了很多風塵女子,甚至許多人主動來找他,還願意倒貼,也算是個奇跡。

  所謂風流才子的稱號也正是從此刻開始傳揚的,畢竟風流倜儻,縱意花叢是許多人所夢想的,但他們不知道,在唐伯虎那縱情的笑容背後,是無盡的酸楚。
  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朱宸濠來到了他的身邊,伸出了手——將他推向了更低谷。
  接到朱宸濠的邀請,唐伯虎一度十分高興,就算當不了官,給王爺當個師爺倒也不錯,而朱宸濠對他的禮遇也讓他感到自己終於找到了明主。

  然而很快,他就發現朱宸濠這個領導不太地道,他總是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土匪流氓接觸,而且囤積了很多糧草、兵器,還經常看著全國地圖唉聲歎氣,作義憤填膺握緊拳頭狀。
  怕不是要造反吧?

  逛妓院雖然名聲不好,也就是玩玩而已,這可是個掉腦袋的事情啊,還是快點溜號吧。
  有飯吃、有妓院逛的唐伯虎沒有朱重八那樣的革命覺悟和革命需求,他不過是想混碗飯吃。
  問題是,你想走,就能走嗎?

  讓你看了那麼多的機密,知道了內情,不把腦袋留下,怎麼捨得讓你走呢?
  四十九歲的唐伯虎面對著生命威脅,又一次迸發了智慧的火花,他決定學習前輩的經驗——裝瘋。
  只有裝瘋,才能讓朱宸濠相信,他什麼也沒有看見,即使看見了也不會說話,即使說話也不會有人信。
  唐伯虎到底是才子,裝瘋也裝得很有風格,比當年吃狗屎的袁凱厲害得多,因為他想出了一個絕招——裸奔。
  真是捨得下本錢啊。

  從此,伯虎兄摒棄了傳統觀念,堅決一脫到底,光著身子四處走,看見大姑娘就上去傻笑,還經常高呼口號:“我是甯王的貴客!”
  他這一搞,整個南昌城都不得安寧,許多人紛紛出來看熱鬧,朱宸濠的面子算是給丟光了,他氣急敗壞,連忙下令趕緊把這位大爺送回蘇州,別在這裏丟人現眼。
  終於虎口脫險的唐伯虎松了一口氣,但在慶祝劫後餘生的同時,他對人生也已經徹底絕望。
  他此後的生活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徹底墮落。

  日以繼夜的飲酒作樂,縱情聲色,摧垮了他的身體,卻也成就了他的藝術,他的詩詞書畫都不拘泥於規則,特別是他的人物畫,被認為三百年中無人可望項背。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四年後(嘉靖二年,西元1523 年),這位中國文化史上的天才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永遠歸於沉寂。

  有時,我也曾看過電視上那些以唐伯虎為原型的電視劇,看著他如何智鬥奸臣,看著他如何娶得美人歸,這些情節大都十分搞笑,但無論如何,每次我都笑不出來。
  因為在我的腦海裏,始終浮現著的,是那個真實的唐伯虎,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那個懷才不遇的中年人,那個心灰意冷的老人。是那個在無奈中痛苦掙扎、無比絕望的靈魂。
  只有那首桃花歌仍舊在訴說著他的心聲,縈繞千載,從未散去。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而唐寅娶的並非秋香,亦無所謂「點秋香」的逸事。根據考證,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
  後來可能又有娶一女,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遭去。後娶沈氏,或名九娘,一傳十、十傳百之下變成唐伯虎娶了九個妻妾。而秋香根本不是華府的俏婢女,而是南京一名頗有名氣的青樓妓女,命途坎坷。

  唐寅寫給秋香的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煙裊裊繞經樓。

Original Image




#3F
yyb
yyb   Offline
星迷中的可憐蟲
Posted on: 2011/12/8 22:54

文章來源:
『明朝那些事兒』第3本第6章(明君)


Like or Share ?


Browsing this Thread:  1Anonymous U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