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了這麼久才寫這篇文章,其實,還是想要好好回味那天追「星」的過程。
這是我第一次從早追到晚,沒辦法,誰叫他是周星馳。
我上報了,而且是《蘋果日報》(1/30),以及捷運站都拿得到的《爽報》。
不只如此,我家人都看到我上了東森新聞,只有我自己沒看到。
其實,蘋果的記者人還不錯,
大概是因為我們只是想「安享晚年」的「升斗小民」;
應該是說,蘋果記者對民眾都很客氣,但對藝人可就不是如此。
也許是民眾是蘋果的「衣食父母」,所以對民眾都很nice;
但是,對藝人則是用「扒糞者」的心態去看待他們,
所以,「狗仔隊」三個字,對藝人們來說可是敬謝不敏。
記者姐姐說還要再找一個民眾訪問,我就自告奮勇讓她問。
其實,她是想要請教星迷們,對於曾志偉先生發表的「塑膠花」一說,有何看法。
我說,星爺的電影,是「佛心來的」。
前面的三位朋友都講得很好,阿ben說星爺的電影是仙人掌,
意思是說,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但仙人掌是不會這麼枯萎。
我覺得,阿ben的比喻很有意思。
忽然,我靈機一動,也不知是怎麼樣的,
突然想到《食神》中的台詞:「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
其實是一句很有意義的話。
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蔡志忠漫畫《禪說》。
有一個旅人向高僧問禪,旅人問高僧,「佛在哪裡?」
高僧回答旅人,當你旅行累了、倦了,回到家的那一刻,
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佛」。
旅人覺得高僧沒有回答他的問題,但還是謝過高僧,於是離開。
旅人連夜趕路,好不容易回到家,但家人都已睡了,
外面的風冷得刺骨,於是他用力地敲門,看看能驚醒誰,讓誰來替他開個門。
沒想到,來開門的,是他的母親;
母親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好,就直接將外衣披在身上,
而鞋子也是穿反的,就急急忙忙地,帶著欣喜若狂的神情,馬上替他開門。
旅人想起高僧的話,當他回家,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佛」。
旅人終於了解高僧的話,只有不掛念自己,時時為他人著想的人,就是「佛」;
而旅人的「佛」,就是不掛念自己的樣子,永遠掛記著在外的兒女的「母親」。
我一直很喜歡這一則小故事,
當蘋果的記者問阿ben與阿卡的時候,
不知怎麼的,我一直想到這個故事。
再者,又想到了賴聲川老師翻譯的《快樂學》。
在《快樂學》一書當中,不啻在闡述「何謂快樂」的道理。
不丹,是一個國民生活所得很低的國家,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
但是,根據科學與醫學相關研究報導顯示,
不丹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
或許跟他們篤信藏傳佛教很有關係。
因為佛教告誡大家,要無欲無求,要知足,要能助人為善,
如《金剛經》說,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不論是什麼樣的宗教,歸根究柢,都是勸人為善,
就像金剛經、心經中所說的「空無」概念,
「四大皆空」,人人會說,但又有幾人真能做得到?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也說: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都是勸人把世間的一切「放下」,也就是去除「我執」。
去除我們自身的「執著」,很多事情,也就不需要太計較,
反而更能放開胸懷,去虛心接納周遭生活的一切。
人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所以才有「我執」,
若自身不再「執著」,那又有什麼好斤斤計較的呢?
正因如此,不丹的人民,可以生活得這麼「快樂」。
我們之於周星馳的電影,又該如何解釋?
很久之前,有一個朋友在聊天的時候跟我說,
他覺得看周星馳的電影很放鬆,不管看過幾次,每次都會「笑」。
是的,不管看過幾次,「笑點」依然存在。
哪怕你已經看得滾瓜爛熟,台詞已倒背如流,國語版看不過癮,甚至還想再收集粵語版,
還是會「笑」。
看到相同的地方,還是可以「笑」得「不支倒地」。
為什麼?
我想,大概是因為看周星馳的電影,可以讓人得到放鬆與輕鬆的心情吧。
看周星馳的電影,你不必想太多,
看就對了,他丟出了什麼「哏」,你就接什麼「哏」,「笑」就對了,「哭」就對了。
讓人覺得「感動」,讓人覺得「開心」,讓人覺得「快樂」。
這不就是「佛心」嗎?
原來,星爺的電影,真的是「佛心」來的。
--
我寫在我的blog的文章,跟大家分享好了~^^
http://www.wretch.cc/blog/kodance2003&article_id=12348660
好羨慕耶~能夠上關於星爺的新聞~
真希望我這輩子也能出現個幾次在星爺的星聞裡頭!!不,一次也好!!
不過希望屆時我講出來的話也能如此有深度
星爺的電影怎麼看怎麼好笑,重複重複再重複的看,還是一樣好笑,歷久不衰啊!!
一直以來,這麼努力把歡樂帶給大家的星爺,真的是「佛心來的」。
說得好啊!!